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基于记忆理论的程河柳编保护 2020-06-01
程河柳编作为湖北襄阳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悠久,极具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技艺”,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传承下来的不仅是工艺,还有“记忆”。对程河柳编的保护与传承就是对这里族群文化与人民记忆的保护与传承。程河柳编展现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部分乡村文化,也是该地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领》所说:“记忆对创造力来说是极端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各民族在他们的遗产中发现了自然和文化的遗产,有形和无形的遗产,这是找到他们自身和灵感源泉的钥匙。”故宫作为兼顾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历史建筑群,它包含的信息值得建筑师、设计师、历史学家等不同领域的学者来研究。“非遗”本身同样包含了历史记忆和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其中的诸多信息值得广大设计师和学者的挖掘,传统工艺、图案、造型等元素皆可给中国现代设计带来新的灵感,因此,深入程河柳编的文化记忆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
对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培训的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云南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培训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印记符号,它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工作是国家对非遗开展保护的重要体现。非遗传承人群进高校,对高校以及传承人来说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本文以浙师大的2017年暑假的非遗培训班为例,以及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回访情况的了解,对非遗保护提出一点思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推动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之一。但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剥离与侵蚀,又给众多非遗的保护传承造成了诸多难点,是新时期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跨越的鸿沟。因此保护传承非遗需要多管齐下、兼容并包,走一条既坚持传统又适度创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
试论“非遗”时代传统古筝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气氛浓厚,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不断扩展,其对传统古筝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也暴露了出了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传统古筝艺术的非遗保护机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非遗”时代下,保护与传承传统古筝艺术的有效策略。
-
民俗博物馆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以“汴京灯笼张”为例 2020-06-01
在高举文化自信旗帜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显得格外重要。博物馆的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汴京灯笼张"博物馆为例浅析博物馆在非遗文化的展示、传承与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如何创新发展使优秀的传统工艺更好地延续下去并增强民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
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亟待构建探究 2020-06-0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非遗传承人在继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非遗传 承人及其技艺进行有效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遗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要实现对非遗传承人及其技艺的保护,就必须 构建科学完善的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 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的对策。
-
依托高等院校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体系建设初探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传承人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群体和展示非遗魅力的窗口。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避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逐渐消失,亟待深入研究非遗传承人群的培养模式。文章分析了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依托高等院校的传承人研修研习制度、保障措施、传承基地建设、传承与现代教学共建等体系建设内容,总结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问题,以期为非遗传承人群的培养及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
维吾尔喀群赛乃姆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新疆莎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较多,在乐舞方面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三类,分别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维吾尔喀群赛乃姆、乌孜别克艾希莱·叶莱。其中,维吾尔喀群赛乃姆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一部分。莎车县为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喀群乡地处昆仑山脚下、古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因而喀群赛乃姆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交汇及碰撞中,其乐舞具有鲜明的兼容并包的多样性特点。由于喀群赛乃姆是当地特有的传统乐舞艺术,因此,对其的传承与保护一直是莎车县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亦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挑战。本文为本刊记者对新疆喀什莎车县的“非遗”保护方面负责人曹晓康和依力哈木·热依木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