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新媒体视域下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湛江最宝贵的文化资源,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存续状况不容乐观。文章通过分析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和新媒体传播的意义,探索基于新媒体方式的湛江非遗文化传播策略,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扩大湛江非遗文化的受众,创新传播内容与手段,促进湛江非遗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传播。

  • 丝绸之路新疆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流变* ——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研究个案 2020-06-01

    非遗在当代的生存状态研究主要包括历时性的传承状况和共时性的流变状况两个方面,共时性流变研究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自古以来便是多种文明、多个民族交汇融合之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呈现明显的多元民族文化特性,同时也受到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尼勒克县、特克斯县等地多个门类非遗项目的实地走访,以期概括这些非遗项目的当代流变特征,同时观察其对非遗资源的存续及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 湘西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可行性研究 2020-06-01

    对于湖南省整体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湘西地区的体育非遗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这也是湖南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发扬中华民族内涵和精神、提高民族团结力和号召力、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增强民族一家亲的意识,体现民族风格风貌,具有深远的价值和作用。本人针对于当前湘西地区整体的体育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和保护以及发展的现状、校园传承的必要性、校园传承的可行性以及校园传承的路径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和归纳出了校园传承、保护体育非遗项目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对策,为湘西地区整体的体育非遗项目发展传承以及保护、校园传承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制度的反思 ——基于乡村秩序裂变语境 2020-06-01

    从乡村文化秩序的裂变角度来看,传统乡村的文化传承者的存在是基于传统乡村社会人才双向循环流动机制以及乡村社会稳固的团体关系。现代社会城镇化进程带来乡村生活空间及维持秩序发生变化甚至解体,乡村文化精英或技术精英所赖以生存的"旧"团体关系瓦解,部分民间精英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方式纳入新构建的体系里。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工作完成了技术层面的构建,在文化认同、价值认定上并没有形成有固定内核的群体组织。对此,应从乡村文化角度出发,自下而上看待认定程序,完善"非遗"传承人认定制度。

  • 非遗传承下“ 王氏手绘盘丝”创新与发展 2020-06-01

    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日渐彰显。但是,在城市文化同质化及现代化趋势影响下,城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王氏手绘盘丝”在传承过程中主要存在传承主体力量不足、社会影响力不高、发展资金受限等问题。本文在非遗传承视角下,剖析“王氏手绘盘丝”生存现状及困境,基于“一带一路”发展背景,思考“王氏手绘盘丝”现代化创新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 湖南省非遗传承人分布特征及其对非遗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肩负着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使命,在非遗旅游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的分布结构及其对非遗旅游发展的影响,包括对非遗旅游资源保护、产品开发、项目投资、产业效益和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影响,并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提出湖南省非遗旅游发展的对策。

  • 傩狮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枫坪傩狮舞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湘中地区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它显示了湘中地区的文化独特性和民族精神,有综合性的艺术特征和价值。本文先阐述枫坪傩狮舞的概况和传承现状,然后从研究非遗进校园的意义中,提出枫坪傩狮舞进校园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最后对枫坪傩狮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承和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和方法。

  • 视觉书写与动态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影像民族志运用* 2020-06-01

    在非遗保护愈受各界重视的大背景下,扎堆于政策建议的既有学术探讨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同质性弊端。而影像民族志作为一种多元化动态书写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文本,彰显出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创新性。影像民族志独具一种宣传表述与主体强化的作用,为非遗传承人保护开辟了另一种可能性,但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挑战。作为一种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工具,影像民族志如何能让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产生出巨大的创新活力,还需要更多学者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