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依托名师工作室实现“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的思考和实践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智慧的结晶,也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当前社会,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例外。因此,从非遗文化传承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特征,搭建于名师工作室之上,让非遗文化传承找到相应的平台,为实现"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助力。在校园开展非遗文化教育,是丰富当前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主要从"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的重要性以及依托名师工作室实现"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的策略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尺度空间分布 2020-06-01

    运用统计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截止2018年新疆57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非遗类型齐全,以传统技艺、传统音乐、民俗类为主;传统医药、曲艺、传统戏剧类项目较为稀缺;整体地域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低,在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空间分布密度大,且形成了3个极核区,2个高度密集区,2个次级密集区.(2)大尺度空间分布受地貌分异制约,差异显著,且沿主干河流分布;中尺度空间以平原绿洲上的城市为核心;小尺度空间分布与多民族性紧密关联.(3)新疆非遗空间分布受城市化影响,与人口呈线性不相关.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基于目前传统文化保护链条断开的前提下提出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探索其传承的意义,以及传承与保护的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依靠自身力量与高校学生,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创新性保护,不断发展。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传承与保护的意义与途径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高校“非遗”艺术人才培养研究* 2020-06-01

    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着手,运用艺术学理论,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致性和矛盾性,论证两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行“非遗”艺术人才培养,提出高校应发挥多学科优势、培养多元化创新师资团队、建设“非遗”课程平台、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等具体对策及建议

  • 浅谈“非遗”保护与福州闽剧 2020-06-01

    闽剧,又称"福州戏",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其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剧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植根于福州人民的生活中。本文研究了近年来闽剧的"非遗"保护工作,对闽剧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 新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文章就对当前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 我国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述评 2020-06-01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当前,职业院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展现出非遗文化传播、培养专业传承人才、开发非遗课程教学资源、建立保护基地等多种功能,开展了利用现代学徒制来丰富和完善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实践探索,丰富完善了非遗传承的院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理论指导缺失、学生继承非遗项目热情不高、专业建设滞后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型教师短缺等困境。

  •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2020-06-01

    面塑非遗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以民间师带徒为主的传承方式,但随着民间从事面塑技艺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出现了断层危机。丰富面塑技艺的传承方式,是保护与弘扬面塑技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面塑技艺非遗在职业教育中的积极开展传承,成效显著,通过提炼面塑技艺非遗的发展历程,探索面塑非遗在职业教育中传承方式,对于弘扬面塑技艺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