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举办 2020-06-01

    不久前,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国际时尚创意中心开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作为非遗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此届博览会以"全面小康非遗同行"为主题,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非遗保护传承成果,集中展示非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黄河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广大非遗传承人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搭建展示与推介平台。

  • 浅析“舌尖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以西安永兴坊为例 2020-06-01

    中国虽为美食大邦,但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中国饮食却是一片空白.饮食承载民族记忆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记录着相应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一种美食一个故事,一样人生,一段历史.非遗美食携裹着别样的情怀,浓缩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态度.而今快餐文化盛行,许多珍贵的美食已经泯灭在历史中,美食文化的传承保护迫在眉睫.

  • 宜昌丝竹的教育传承研究 2020-06-01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非遗传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宜昌丝竹是宜昌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06年被纳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文章以宜昌丝竹的教育传承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宜昌丝竹教育传承的意义,然后就如何借助教育来传承宜昌丝竹,提出了对策,包括融入课程教育、拓展教育主体、丰富教育内容、依托学生社团等。

  • 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农村儿童高品质童年——以民乐县农村小学非遗传承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一项时代课题.以学校为平台,从区域非遗项目入手,培养儿童作为非遗传承人,既可传承文化,彰显区域特色,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儿童活动品质,又可借非遗持久的生命力,为农村儿童打造一个多彩又有厚度的高品质童年.

  • 发挥革命博物馆社会教育自身优势 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2020-06-01

    湖北大悟县革命博物馆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遗产于一体,是当地红色文化的重要教育机构、宣传机构、研究机构。它是大悟县革命历史的浓缩,展示了革命实物,有效传承了革命文化。作为大悟县红色文化的集中载体,大悟县革命博物馆迫切需求一种新的科学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其红色文化精神传承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

  • 非遗侗锦图案的构成形式与文化传承 * 2020-06-01

    基于对湖南省通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考察不同非遗侗锦传承人对侗锦图案的情怀与技艺,研究得知侗锦图案独特的构成形式使其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实物样板采集、图案骨骼结构绘图再现等形式,试图解析侗锦图案的构成原理和历史演变过程,探讨侗锦的审美及文化价值,旨在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的文化传承。

  • “互联网+”背景下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创新研究 ——以“粤语讲古”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传承与传播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文章以"粤语讲古"为例,分析其传承现状与传播困境,发现其于当前存有的不足,并基于案例提出构建立体传播渠道、"非遗"进校园、发挥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地方品牌等建议与策略。

  • 重庆市川西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脱贫攻坚的模式研究——“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2020-06-01

    非遗扶贫是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创新的扶贫模式,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务无缝对接,实现贫困户增收的一种扶贫模式。传统的手工艺、传统美术领域里的非遗项目,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和市场属性,可以找到扶贫的着力点。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注入了活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扶贫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