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以江苏为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路径研究 2020-06-01

    我国对"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的重视度逐日提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发展情况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政策,江苏省也应时而动,形成了"非遗"传承保护的各个模式体系。非遗的保护传承应加强多国合作、建立完善保障体系、打造完整非遗产业链,创造适宜的消费市场,从生态环境、消费环境和科技环境三管齐下,积极探索其有效保护路径并加以实施。

  • 基于传统民俗“蒸枣花”为题的文创设计探索 2020-06-01

    传统民俗"蒸枣花"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民生活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素有"二十八,蒸枣花"之说,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在快餐式的城市生活中,"蒸枣花"的习俗逐渐消逝.在国家对非遗民俗艺术文化的传承日益重视的情况下,提取"蒸枣花"的元素设计文创产品,旨在继承其文化核心的同时使其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能在当今发展趋势中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助力中国特色民俗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 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优化路径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相关节目的编排与制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因此对相关节目的风格、内容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当前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问题与不足出发,对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要点加以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优化路径。

  • 试论时代转折中的非遗传承与传统复兴 2020-06-01

    近年来由于我国文化传承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导致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方面,出现了很多迫切性问题。如何改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和传承的问题,本文将进行建设性的探讨和研究。将 当今我国非遗传承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一起,找出造成这种困局的真正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开发发展机遇,讨 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实用的方法,更好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下去。

  • 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南通“非遗故事”文创产品设计为例 2020-06-01

    作为江苏省的地级市——南通,《南通范氏诗文世家》是其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虽然目前南通非常重视对非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然而非遗开发工作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的家风文化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独特性,同时也为南通非物质遗产的传承提供新思路。

  • 跨界打造视角下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分析 2020-06-01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华夏儿女积攒了一大笔宝贵财富.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直困扰当代文化事业的问题.交叉学科是设计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属性,正是因为这一属性非遗才有了跨界的可能.非遗重获新生,使社会群体更加近距离地了解了非遗、感受了非遗,由此,非遗消费这种全新的消费模式也逐渐进入了市场.在市场大环境下,如何将设计元素融入非遗就成了学术界现阶段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非遗的未来发展.

  • 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保护传承新思路——以汴绣为例 2020-06-01

    汴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销量萎缩、假冒产品横行导致其在产品保护、工艺传承上出现严重问题。文章总结了汴绣的艺术价值,分析了汴绣传承中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了三种保护措施,即构建汴绣数字化资源库,进行汴绣的数据归纳、存储;提取设计符号,将符号归类并探究其艺术形态;运用虚拟数字技术,展现汴绣"活态",实现汴绣表达与应用,从而力求保护汴绣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原文化,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新路径。

  • “非遗”进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以延安大学《陕北说书》课程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活态文化基因,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目前,延安大学陕北说书进课堂涉及的课程主要有:陕北说书概论、陕北民间说唱文学和口头诗学与陕北说书研究等。为了更好地推进陕北说书进课堂活动,教学人员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细化教学内容、重视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完善PPT课件。陕北说书进课堂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非遗"保护,也是高等教育创新文化传承模式、凝练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