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眉山人寻味千年的“东坡年夜饭” 2020-06-01
美食家苏东坡,影响了数代眉山人。时隔近千年,今天眉山人的年夜饭,可以说是一桌非遗文化大餐:东坡肘子、东坡泡菜、东坡酒和马氏芝麻糕等,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东坡肉、东坡酒、春鸠脍芹菜等等,都曾是苏东坡的"发明"。这些好酒好莱,给新年增添了很多年味。
-
施政强和他的永春纸织画收藏 2020-06-01
2020年1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让更多的"非遗"项目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自2001年昆曲成功申遗以来,我国"非遗"概念下的保护工作也进入了第20个年头,成绩之大,有目共睹。而早在国家刚刚明确提出"非遗"保护目标之初,我国民间的诸多有识之士就积极投身于各类"非遗"项目的抢救和保护事业之中,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福建著名收藏家施政强便是其中的先行者之一。本期,我们要讲述的便是,施政强和国家级"非遗"永春纸织画的故事。
-
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2020-06-01
城市化语境中处于剧烈变动之中的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何以在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互动融合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是新时代上海高校文教结合工作的一项关键。学界对于民间美术类非遗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关联性关注不够,民间美术类非遗校园传承与沪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跟两者对于审美教化、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尚不相匹配。针对相关现状及问题,应从课程体系构建、课外活动开展、环境氛围营造、保障机制确立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出发,探究民间美术类非遗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
论工匠精神与非遗传承 ——建构职业教育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振工匠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工匠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表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气质风貌,是人类文明精神价值的主要表征,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精神构成。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建构职业教育系统的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践行工匠精神,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才能实现个人精神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间文学的思考 ——读刘守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 2020-06-01
刘守华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专家,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一书中认为,我们对于"非遗"应该采用区分形态、灵活对待的策略;重点在保护文化生态上,文化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树立一种活态保护、以人为本的思想,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顺利健康发展。刘守华对于做学术一直有一种崇实的品格,60余年来一直从事着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颇丰,对于具体的问题也从来是孜孜以求,这种学风是值得推崇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移动传播路径 2020-06-01
作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关系到国家文明的进展,以及人们精神内涵的丰富。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在传播过程中有所丢失,其内容不够完整,部分非遗也逐渐失传。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放性的媒体环境下,对于各种文化内容的传播有了新的渠道和形式,主要以移动传播为主。移动传播的多样化形式和开放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价值,其传播优势十分显著。
-
大安校水柜习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2020-06-01
大安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东南部,当地居民一直延续着“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他们以校水柜的方式代代传承着这种消防文化,已有185年的历史。2020年1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H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平南县大安校水柜习俗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实现了贵港市和平南县国家级非a项目零突破,也是全国唯一入选国家非遛名录的消防项目。
-
“十三五”期间永康非遗保护完美收官,成效显著 2020-06-01
一根扁担宽又长,永康阿啰走四方;五金工匠手艺好,府府县县不离康。这是非遗项目永康鼓词《永康啰》的一段唱词,其弘扬了浙江永康传统文化,诠释了"百年锤炼·臻于完善"的永康工匠精神,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永康鼓词的艺术魅力和永康方言的风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留存的特殊记忆,永康鼓词、九狮图、十八蝴蝶、永康锡雕、方岩庙会、醒感戏、婺剧、金华火腿等非遗保护项目,不仅赋予了永康更多的文化内涵,更进一步树立了城市品牌,提升了城市凝聚力,助力城市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