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文化研究与思考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从文化视角对武术“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当前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有关传承人的研究成果较少,且以硕士学位论文为主要形式;武术文化的“活态”传承特点客观上彰显了武术传承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性研究和“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于武术传承人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价值 2020-06-01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文章将从源、特、美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意蕴进行阐述,旨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价值,为非遗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失与重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尽管我国的相关译者在"非遗"外宣翻译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本文以中国的主要"非遗"文化为例,从功能目的论视角分析"非遗"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失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补偿与重构策略。

  • 跨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译介探析 ——以《鬼谷子传说》为例 2020-06-01

    外宣译介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和宣传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非遗的跨文化传播和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争取国际话语权。对其进行跨文化语言研究不仅营造美誉度的国际舆论环境,而且推进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与共赢发展。该文以《鬼谷子传说》为例提出合适的非遗译介策略,准确传达非遗历史文化意蕴。通过翻译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媒介渠道有效促进外宣,让非遗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国人民欣赏。外宣译介非遗使其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舞台上展现独特魅力,构建和谐国际发展环境,最终达到成功提高传播效果的外宣目的。该文将从跨文化视域对《鬼谷子传说》的外宣译介进行简要分析与探究。

  • 文化创意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 ——基于成都蛋壳画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量身定制的保护方式。无论是"蜀绣"这一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成为一座城市的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蛋壳画"这类相对更具地方性与区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对一个城市人们的精神与文化都会产生各自的影响与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将其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非遗的扩布力度,拓宽非遗的传承之路,而且对非遗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活态的保护形式。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性转化与创新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一个地域文脉的延续,对其活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总结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保护中创新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的非遗"活态"保护理念,并指出在现代性转化与创新中,应正确处理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搭建非遗数据库平台、拓展非遗传播途径、创新宣传手段和方法、着力强化人才支撑等方法,激发非遗文化的内在活力,使之获得永续的生命力。

  •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与英语教学 2020-06-01

    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平等对话并使其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得到更强的生命力,翻译工作是根本。把非遗翻译融入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更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重点在于分析非遗英译教学的存在问题并提出改善非遗英译教学的具体措施,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形成正确的非遗英译思路,懂得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完成非遗文本的翻译,起到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举行 2020-06-01

    本报椰林6月7日电(记者李艳玫通讯员陈思国)在6月9日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陵水黎族自治县自6月4日起开展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据介绍,今年的活动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动员和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到保护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