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5)

共检索到 135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高校素质教育对接路径新探① ——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随着社会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遇到困境,高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肩负紧要的历史重任;同时“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整个过程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无论从“非遗”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其内涵文脉,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素质教育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还容易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进程,着力打造形成一个更系统、更科学、更高效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研究——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 2020-06-01

    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正式从"地方各行其是"的旧阶段进入到"法律统一保护"的新阶段,是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然而,当今的地方非遗保护工作并不理想,其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文章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详细阐释了当地非遗项目状况及保护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出当地目前面临的优质法律匮乏、传承人不足、开发与保护冲突三大问题,最终从国外先进保护模式与地方特色结合的角度切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路径。

  • 商业视域下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湘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非遗商业化开发程度加深、传承人老年化等传承现状,湘西非遗正面临文化内涵被淡化、原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受外来文化冲击等传承困境.为促进商业化趋势下,湘西地区非遗更好传承,应从重视传承人培养、丰富传承形式、优化传承路径等方面展开.

  • 基于非遗资源开发的城市品牌建设路径探析——以广府庙会活动运作为例 2020-06-01

    本文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对城市品牌建设的影响,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品牌建设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广州市"广府庙会"活动的运作实践进行系统分析,从活动内容拓展、非遗资源整合、非遗项目产业化、整合营销传播等方面梳理该活动的成功经验。

  • 现代学徒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但在传统的师徒制模式下,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承人培养实践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也让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优势、以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本,以培养现代学徒职业价值认知,来强调工学结合、多元化培养,实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新范式。

  • 非遗传承与高职艺术教育结合的可行性研究——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三灶民歌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虽然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仍需要新的传承基地和传承人.高校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力库和人才库正是最佳选择.鉴于此,本文将对珠海非遗三灶民歌与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的互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西南少数民族非遗舞蹈口述史研究的路径探析 2020-06-01

    口述史在学界被广泛用于多个学科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舞蹈文化,非遗舞蹈的传承人对非遗舞蹈的传承起到了不可缺失的作用,对其进行口述史访谈有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濒危非遗舞蹈。但是口述史访谈过程中语言障碍、文献资料匮乏、记录者学术规范性亟待提高等多个因素,造成口述史访谈学术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非遗舞蹈领域开展的口述史调查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期待为西南少数民族濒危的非遗舞蹈保护工作抛砖引玉。

  • 非遗语境下的民间美术和艺术设计协同发展路径 2020-06-01

    本文针对非遗语境下的民间美术发展的客观趋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发,通过采用大量参考文献的分析法、对比法,首先,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从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来源、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本质两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接着,从利用传统民族文化对艺术进行设计、利用民间艺术的设计灵感对艺术进行设计、通过艺术设计加强民间美术的传承力度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民间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协同发展路径,最后又通过结束语的形式总结了该发展路径给民间美术的传播带来的积极影响,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