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非遗保护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价值.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非遗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非遗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以智力为资本,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从而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创意的灵感来源.让文化创意辅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非遗"活"起来,既能更好地体现非遗的文化属性,又能靠文化创意来突出遗产的价值.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让非遗这个源头活水永远不断流.
-
“千角灯”传承现状及保护路径探析 2020-06-01
有"中华第一灯"美称的"千角灯"作为东莞市"非遗"名录中最有分量的民间传统手工艺精品,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制作技艺复杂,陷入后继乏人的困境。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非遗的传承前景不容乐观,"千角灯"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日渐减少。本文对"千角灯"的发展保护现状进行调研,探索"千角灯"传承保护的创新发展路径,以为东莞市本土特色文化乃至我国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借鉴。
-
巧裁精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0-06-01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因为其自身的独美价值、悠久历史,深受青睐,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更是民族艺术中的璀璨奇葩。"一切教育从娃娃抓起",为让小学生们了解历史,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传统艺术教育内涵,北京市崇文小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置为课程,引进小学课堂,邀请各个领域的"非遗"文化继承人进校为学生教授非遗课程。这其中就包括剪纸艺术。
-
舌尖上的非遗美食 2020-06-01
中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有些甚至还被评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德州扒鸡、洛阳水席、广东凉茶……都在其列。非遗云南蒙自:过桥米线过桥米线起源于云南蒙自地区。2015年,蒙自过桥米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自过桥米线的汤是用大骨、老母鸡、宣威火腿经长时间熬煮而成,以清澈透亮为佳。配料也非常丰富,先将鸡脯、猪里脊、肝、腰花、鲜鱼等切成薄片,摆入小碟;米线则以细白、有韧性者为好,有酸浆米线和煮后的干米
-
雄安非遗探寻 看见匠心之美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有民族最珍贵的DNA是最具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原生态传统文化雄安非遗丰富而厚重从传统音乐到传统技艺、民俗等涵盖十大品类二百多个项目有雄县古乐、圈头音乐会、鹰爪翻子拳芦苇画、王派西河大鼓雄州黑陶、荷叶茶、舞狮、踩高跷……它们星罗棋布遇见雄安非遗,看见匠心之美
-
青瓷工艺专业跨学科培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0-06-01
中国陶瓷之父陈万里曾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青瓷是祖先留给今人宝贵的文化瑰宝。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捧回"人类非遗"证书,成为全球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进入21世纪,青瓷等工艺品因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工艺的独特和造型品质的完美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推崇。浙江省龙泉市委市政府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经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思想,提出打造"百亿产业"目标,一手弘扬剑瓷文化,一手培育剑瓷产业,全力推进"人才立剑瓷、品牌树剑瓷、科技强剑瓷、文创兴剑瓷、旅游促剑瓷、市场壮剑瓷"的工作举措。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视角下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杨家埠年画为例 2020-06-01
山东省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极具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是传统文化艺术之乡,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就当前来看,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还缺少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对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开发对非遗保护传承和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
苗侗民族非物质文化家庭传承模式特点和意义 2020-06-01
苗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苗侗群众的智慧,经家庭、族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播和传承,从而形成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文化类别和传统传承模式特点,要想让这些苗侗非遗永久传承,就要求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在掌握其生产流程、制作工艺上,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生活的需要注入新元素、形式、手法等等,确保在苗侗家庭中世代传承下去。家庭传承对维护苗侗民族文化的持续性和鼓励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