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5)

共检索到 25 条数据

  • 乡愁,两岸交流的文化基因——以福建非遗文化入岛交流为例分析 2020-06-01

    乡愁是近几年被频繁提及的热词,由此衍生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乡愁理论。2019年7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到台湾交流展演,充满乡愁意味的非遗节目深受台湾民众热捧,反响热烈。本文以传播学相关理论、乡愁理论分析这一活动现象,得出结论:乡愁文化的传播在两岸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既能引起台湾民众对大陆的祖地认同,又能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国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语言习惯的障碍,我国非遗"走出去"仍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的"走出去",必须加强非遗的对外宣传,尤其是加强非遗外宣文本的翻译探究.为此,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非遗翻译现状,非遗翻译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非遗翻译的策略.

  • 结伴去樟树买中药 2021-08-26

    结伴去樟树买中药

  • 扬州、台北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与合作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扬州、台北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扬州、台北两地的非遗文化产业在发展依托、发展过程、发展途径及特征方面的差异进行理论分析,加强两地传统非遗文化产业合作交流,形成具有实操性的两地非遗文化产业合作模式,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交流加强两地情谊交流,通过全面促成和强化两地文化沟通与协作,协同承接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一条扬州、台北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模式路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研究 2020-06-01

    我国面临着愈演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困局,对我国文化主权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不利影响。其根源在于西方国家创设了有利于自身的知识产权制度并将"积存性"智力成果摒弃在保护范围之外,同时垄断了国际组织主导权和国际条约的诠释权。当然,国内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中对"非遗"的忽视与保护缺失也有很大关系。对此,我们要积极掌握国家话语权,提升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更新立法理念、完善国内外知识产权制度,对"非遗"相关权利进行"知识产权转化",援引"文化例外"等相关原则扶持与壮大相关文化企业,为"非遗"资源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衍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2020-06-01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样式,面临消失的现实威胁。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保护并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文化基因,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无形的非遗与有形的文化交流空间结合,融入"传承人+设计师"的模式以及用户体验。通过非遗文化交流空间的开发,带动非遗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提高非遗的群体认同感,这样的交流空间同时也能为非遗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灵感和思路,让其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活态传承。

  • 浅析海南黎族非遗保护交流平台的可行性 2020-06-01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中国世代相传的文化技艺,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下大力气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家的倡导和支持下,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拯救濒临断绝的文化技艺。随着海南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在融合多元化文化的当下,本土文化如何在碰撞中融合与保护成为更加紧迫的问题。面对非遗保护的严峻现实,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者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平台的建设,搭建出一个更加高效、有序的动态系统,以此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 建构传承人口述史的理论模型 ——评冯骥才主编《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 2020-06-01

    冯骥才主编的《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一书是对近年来中国"非遗"保护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和提升。该书明确了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奠定了以"对话"和"交流"为核心的方法论基石,建构了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理论模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