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8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80)

共检索到 80 条数据

  • 音乐表演专业雷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2020-06-01

    湛江地处粤西地区,雷剧是粤西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理应承担起保护地方民间戏剧的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本文以岭南师范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对于粤西"非遗"雷剧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通过课程建设、艺术实践两大板块,探索湛江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驻地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而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推广到对粤西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构建契合非遗语境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云南民族大学“非遗”特色教育思考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和国家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各高校艺术专业纷纷寻求打破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潮流,在一统化的教育模式下寻求突破点和契合点。云南民族大学设计专业凭借地缘优势,通过将非遗资源引入特色课程、毕业设计和校内文创基地,从而构建起契合非遗传承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本土"非遗"保护工作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 挖掘非遗人才队伍 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以惠安县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挖掘和壮大非遗人才队伍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惠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本文以近年来惠安在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入手,总结了惠安在培育特色非遗人才队伍的一些做法,提出了非遗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为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提供惠安样板。

  • 论“非遗”舞蹈对高校舞蹈人才培养的意义 2020-06-01

    “非遗”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系统规范,其教授对象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较强的舞蹈技能,非遗舞蹈课程的开设,对高校舞蹈人才的培养具有内驱性、理论性以及记录性意义。

  • 基于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以湖南省隆回县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为例 2020-06-01

    本文从中职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联系出发,根据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探究中职学校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融入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的课程结构,开发适应新时代传播方式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实现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

  • 赵罡:探索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作的苏工美模式 2020-06-01

    赵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咨询专家近年来,高校在传统工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统工艺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传统工艺研究人才和技术人才,构建传统工艺学科体系。同时,高校还积极参与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和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通过传统工艺人

  • 以大师工作室为引领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美专业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活态"文化。高校非遗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是高校传承非遗手工技艺文脉、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功能体现。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才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的特性,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引领,利用大师工作室进行"活态"非遗传承教学活动,构建了真实有效的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体系,为宁波乃至浙江培养了新一代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0-06-01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区域发展、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此,本文重点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产业人才培养方式现状,并有的放矢地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谋得新出路,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新时代下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