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57 条数据
-
中国传统戏剧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浅议 ——以大平调为例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帮助非遗项目持有人、从业者强基础、增学养,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大平调演员参加河南传统戏剧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应在增加培训时长;加强把子功、身段等训练内容;打破区域界限;扩大剧种和演员覆盖范围等方面努力。
-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课程研究 2020-06-01
在全球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认知与教育、传承与创新成了热点话题。该文以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为基础,结合三期非遗剪纸传承人培训和一期非遗雕刻传承人培训的课程设置,通过分析传承人和研究生、大学生各自的特点,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高校研究生、大学生双向培训课程,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和高校教育的互惠,阐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命名研究 2020-06-01
非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提倡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新时期,非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是文化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命名传承人,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命名认定,有利于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激发出传承人带徒传艺的热情,为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系人类文化多样性作出新的贡献。通过对传承人定义、调查和认定,明确调查、认定传承人过程中的具体程序和内容,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完善
-
浅谈文化馆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是人类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劳动生活写照,是历史不断沉淀下的文化精髓,是民族智慧以及文明的优质结晶,是民族美好愿望和美德品质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情感与文化历史交流的重要桥梁。文化馆以其肩负着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能,其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具备着特殊优势,所以,文化馆要最大限度上彰显此类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
以新身份谋发展——台胞陈荣文获评大陆“非遗”传承人 2020-06-01
与有荣焉,这成为我的新使命。台胞陈荣文获评福建省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后如是表示。近日,福建省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来自金门县的陈荣文成为首位获评漳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台湾同胞,他擅长的门类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发源于闽南地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漳州、泉州、厦门和台港澳、东南亚地区。
-
当古老技艺走入现代生活 2020-06-01
提到蓝印花布,总会让人联想到那沉静深邃的青色和青花瓷彼此映照,颇具中国古典之美。对大多数人而言,它也许只是存在于棉质布料上的一种古老的扎染工艺。江苏南通地区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这项传统工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虽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但岁月长河并未洗去这古老技艺的光华。恰恰相反,在南通,以蓝印花布的传承人吴元新一家为主,从吴元新母亲算起,到他的女儿吴灵姝
-
对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培训的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云南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培训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印记符号,它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工作是国家对非遗开展保护的重要体现。非遗传承人群进高校,对高校以及传承人来说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本文以浙师大的2017年暑假的非遗培训班为例,以及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回访情况的了解,对非遗保护提出一点思考。
-
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亟待构建探究 2020-06-0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非遗传承人在继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非遗传 承人及其技艺进行有效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遗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要实现对非遗传承人及其技艺的保护,就必须 构建科学完善的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 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