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责任与情怀:非遗文化进课程的构建思考 2020-06-01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工业文明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和忽视。落实和加强非遗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传承先民生活智慧、复兴中华文化成为每一个中华人民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青少年作为非遗文化的重点传播对象,既是参与者、享用者,同时也是传承者。而学校作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阵地,课程建设是核心。本文旨在从非遗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非遗文化进课程的整体构建,发挥非遗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发展,延续非遗的生命与活力。

  • 摄影对德宏傣族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保护的价值体现 2020-06-01

    傣族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为傣族民间艺术瑰宝成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并且逐渐得到保护。本文旨通过讨论纪实摄影在云南德宏傣族民间剪纸传承保护过程中作用及价值体现,对纪实摄影与傣族剪纸艺术之间关系进行简要分析,肯定纪实摄影在"非遗"传承和唤起人们关注与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 苏州泥塑艺术融入中小学美育传承研究 ——以“狮陶坊”艺术实践工作坊建设为例 2020-06-01

    苏州泥塑历史悠久,造型和色彩风格独特,具有显著的苏州地域文化特征,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它的延续、发展多是家族继承,形式和传播已近瓶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由于其对文化超强的融合与渗透,使得其在物质文化丰富的今天面临文化断裂的危机,这也正是非遗文化传承所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艺术实践工作坊建设工作的剖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寻找新的途径,并通过学校美育寻找对策,提出建议。

  • “文化+非遗”下的金坛刻纸活态传承与推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做好活态传承与推广显得尤为关键。金坛刻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独特艺术性。为了让古老的艺术得以弘扬,传承与推广是根本手段。文章从"文化+非遗"视角出发,对金坛刻纸的"生存"现状展开调查,发现金坛刻纸的实用性功能正在锐减、传承方式变革和传承断层问题存在,要通过对金坛刻纸活态传承与推广,制定可行性策略,为金坛刻纸的长远发展服务。

  • 非遗视角下山东大鼓在高校美育教学中传承融合发展研究 2020-06-01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发展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出现了比较多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之一就是山东大鼓。近年以来,国内的高校教育事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比较重视的,由此,国内高校实际的美育教学工作中的传承融合发展就变得非常的重要了。故此,在本文中就将对非遗视角下山东大鼓在高校美育教学中传承融合发展工作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打鼓得到传承,同时提高高校美誉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这其实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有效教育提升手段,国内的相关教育机构应当知晓这一点。

  • 浅谈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0-06-01

    潮州文化历史悠久,兼具中原古文化的精华和地域特色,经随历史的积淀,潮州文化养育出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生活、个性、审美的集中体现,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了解当地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为了深入探究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背景下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状况,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潮韵队在暑期三下乡期间通过实地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化展览馆和发布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潮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调研.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越加盛行,一方面,政府与社会的高度重视、新媒体与市场高质量的运营为非遗文化提供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非遗自身的制约因素以及快餐文化盛行下受众不广、市场压缩等问题也给非遗的传承发展带来了挑战

  • “再设计”对贵州苗族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影响 2020-06-01

    贵州地处西南山地,自古以来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虽然相对封闭落后,但贵州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近年来交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贵州文创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谓“再设计”,是指站在现代设计学科的角度,以促进产业发展的眼光,对现有的苗族非遗手工艺产品进行设计角度的重新考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化产品创新开发,以配合当地文创工艺品产业实现非遗手工技艺的可持续发展与活态传承。

  • 我国女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研究 2020-06-01

    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非遗的传播和保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场域理论为切入点,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女性传承人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现状和影响因素。给出善用传播方式、提升非遗传承人社会地位、发展非遗经济等保护女性传承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