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6)

共检索到 26 条数据

  • 如何发挥非遗文化的美育功能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一直是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美术学科中了解非遗,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文化,增强文化素养。提出要充分发挥非遗的美育作用,实现其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和审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发展创新实践的能力。

  • 非遗文化类功能游戏的本体设计及社会功能 2020-06-01

    非遗文化类功能游戏是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功能游戏,目前该类作品共三款,分别是《榫卯》《折扇》和《尼山萨满》,这些游戏对特定的非遗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字艺术诠释,形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场域,体现出该品类游戏特殊的社会功能。本文对非遗文化类游戏的本体设计进行解读,探讨其多层次的社会功能,肯定此类游戏在当下数字互动娱乐产业的“文化赋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两个方面所承载的深刻意义。

  •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非遗外宣文本翻译的文化功能 2020-06-01

    跨文化传播指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文化交流以及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传播活动。翻译研究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方式与活动,具有极强的文化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究其本质是一种文化表象,具有较高的跨文化研究价值。跨文化价值研究一方面可以挖掘不同文化类型的深层意义,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文化本身对社会以及人文交流等领域的积极影响。文章拟研究跨文化视角下的非遗外宣文本翻译,探寻双重文化聚合产生的独特文化功能。

  • 六盘水“非遗”舞蹈的功能变迁探究 2020-06-01

    六盘水"非遗"舞蹈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是该区域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六盘水"非遗"舞蹈的传承方式、表现形式、内涵意蕴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改变,新的舞蹈文化功能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环境与新的时代文化。

  • 非遗馆建设类型与形态探究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支持,各地陆续意识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展示空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以展示为主、体验、培训兼顾的非遗保护利用设施,专门展示非遗的博物馆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并逐渐形成了以"非遗馆"命名的非遗展示空间。本文从非遗馆的功能需求出发,探究非遗馆建设类型与形态,为后续各地非遗馆的建设提供借鉴。

  • 社区参与视角下的劳动歌谣类“非遗”传承——以镇江秀山号子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劳动歌为例 2020-06-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需要社区的参与,而且提倡社区成为保护活动的主体。在"非遗"项目的传统社会功能日益消失的大背景下,社区高度参与并发挥主体作用有助于为相关"非遗"项目创造新的社会功能,以保证"非遗"的存续发展。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平原居民劳动歌的传承相比,镇江秀山号子的传承模式对于劳动歌谣类"非遗"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其主要经验包括保证社区在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在校园传承中重视发挥传承人的作用、培育民间社团组织和挖掘传统音乐新的社会功能等。

  • 小学音乐教学中非遗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价值探讨 2020-06-01

    非遗音乐全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其蕴含大量优质传统伦理道德,例如和谐相处、家庭和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为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重要支力。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类别,表现形态丰富,文化内涵浓厚,在民间文学、传统戏剧及传统舞蹈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基于此,文章以非遗音乐为切入点,进行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展现非遗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价值,致力帮助学生全方位感受音乐,并在音乐学习中提升品德素养与综合能力。

  • 融合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功能分析 2020-06-01

    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球性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多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有效保护。非遗影像进入传播市场,助推文化活态性、生产性保护,开始成为新议题。本文通过对融合媒体时代影像传播功能的理论分析,以宁夏非遗影像传播实践为样本,探讨了非遗影像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构融合媒体时代非遗影像传播功能系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