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01)

共检索到 101 条数据

  • 京剧与地方戏关系断想 2020-06-01

    作为国粹的京剧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2011年,京剧又入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入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全世界对京剧的认可,对京剧表演艺术的认可,对京剧承载的文化精神的认可,对京剧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处的地位的认可。非遗后,在如何进行京剧的传承与发展上,京剧人面临的将会是更加严格的考验。

  • 试论如何在学校陶艺社团活动中融合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 2020-06-01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我国文化的象征。国家大力扶持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如今它的社会认知度和出现率急剧上升,同时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江西地方戏 2021-08-26

    本书为江西方志文化丛书之一。全书收录了江西境域内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与艺术成就较高的地方戏曲28种,即:赣剧、南昌采茶戏、青阳腔、西河戏、宁河戏、武宁采茶戏、瑞昌采茶戏、丫丫戏、景德镇采茶戏、萍乡采茶戏、新余采茶戏、东河戏、赣南采茶戏、宁都采茶戏、万载花灯戏、瑞河采茶戏、高安采茶戏、袁河采茶戏、弋阳腔、婺源徽剧、赣东采茶戏、吉安戏、吉安采茶戏、赣西采茶戏、广昌孟戏、宜黄戏、抚河戏、抚州采茶戏。

  • 文教融合中地方高校推动区域非遗传承的实践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 2020-06-01

    [研究意义]地方高校是区域文化中心,聚集了区域内众多资源,是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地方高校所具备的人力、物力、智力和学科融合、科研平台、学术氛围等优势,为区域性非遗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文教融合中地方高校推动非传承的实践研究较少。文章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推动区域性非遗传承,实现文化和教育深度融合,以期对地方高校推动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实践研究者者起到参考借鉴作用。[研究方法]文章通过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地方高校推动区域非遗传承的可能性,武汉纺织大学推动区域非遗传承的实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地方高校的职能契合了非遗传承的需求;地方高校的参与提高了非遗传承的能力;非遗保护传承提升了地方高校办学水平。探索出"科学研究为基础、教育教学为抓手、创新开发为途径、保护传承为目标"地方高校推动区域非遗的系统化保护传承之路。

  • 非遗视角下地方戏进高校理论初探 ——以“大石车灯戏”为例 2020-06-01

    大石车灯戏是临海地区特有的地方戏样式,2007年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地方戏发展受到束缚,表演形式日渐式微。地方戏进高校,凭借高校各类资源,以科研创新、课堂授课等形式传承地方戏文化,并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使得传统地方戏焕发新的活力,为其他地方戏传承提供更加完善的模式参考。

  • 浅论河北地方戏曲进校园的策略与方法 2020-06-01

    随着河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成为当前非遗戏曲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拟在总结戏曲进校园活动成功案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河北地方戏曲进校园所应秉持的策略及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 浅析非遗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以龙岩学院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地方高校在非遗的抢救、传承、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非遗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文章以龙岩学院为例,简要介绍闽西非遗在龙岩学院艺术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 地方性知识与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基于广东勒流“扒龙舟”的考察 2020-06-01

    地方性知识不仅可以理解为非遗的本质和特性,而且也是一种认识、理解和保护非遗的视角和方法。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来看,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的"扒龙舟"活动,不仅与勒流这一"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也与黄连、龙眼等具体"地点"的特定时刻相关;勒流"扒龙舟"的仪式与习俗,实际上是在"地方"形成的、体现为象征符号的意义模式,体现了人们的地方知识;勒流各种形式的龙舟比赛,本质上是多样化的地方之间的交流,不仅表达了地方不同利益主体的地方认同,也表达了一种地方社会的权力关系。地方所采取的种种保护传承措施,本质是发掘和利用地方性知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文化生态。勒流"扒龙舟"的个案考察表明:我们不仅要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理解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且要在实践上珍视各种地方性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掘与利用并存的各种地方性知识,方能对非遗进行真正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