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6 条数据
-
非遗“原型”提取与利用研究 ——以梅山文化公园为例 2020-06-01
如何实现地域文化景观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的共赢格局?该文试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基于原型的景观设计关联耦合,论述提取非遗原型的可行性和基本途径,并以中国梅山文化主题公园为例,阐述如何利用提取原型进行景观和建筑设计,实现景观文化神韵的提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与有机发展。其主要技术方法有:载体性原型的提炼再现、意境性原型的追溯营造、特征式原型的分析隐喻。
-
《扬州剪纸》体验式装帧设计研究 2020-06-01
目前扬州剪纸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需要进行传统文化转型升级。近年书籍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与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会。为了使扬州剪纸得到可持续发展,传承和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剪纸作为"体验式"装帧设计发展的创新来源,文章重点分析了扬州剪纸相关设计的生存现状,通过借鉴优秀设计案例、深度挖掘"体验式"装帧设计新思路,以及扬州剪纸在"体验式"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为扬州剪纸非遗文化与装帧相关设计者提供借鉴方向和参考思路。
-
“非遗”课程进校园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价值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一种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当前却呈现出离我们学生越来越疏远的尴尬局面,保护与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比比皆是,在校园传承过程中发现,并不是因为学生对非遗没有兴趣,而是他们从根本上就不知道非遗是什么,因此,引入非遗项目开展校园传承,学校必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参与校园传承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非遗校园传承是一项多样化、复杂性、循环往复的活态过程,同时从非遗项目自身、学校自身和社会环境三大层面上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和思考。
-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解说系统研究 2020-06-01
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怎么去呈现展示解说,激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知是值得探索的。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为例,分析非遗馆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的具体情况,提出新形势下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的配合措施以及优化策略。
-
浅谈非遗文化进课堂,活动化为主的实践与思考 ——以《京杭大运河》一课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阶段如何更有效地进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值得当下地方课程思考.教师采用活动方式,创设"游学"的情境,突破教室的地理局限性,缩短学生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体验感悟、拓展实践,进而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促使课堂向学生的生活延伸,提升学生的素养
-
苏州漳缎技艺嵌入“提花织物设计”课程的探讨与实践 2020-06-01
苏州漳缎技艺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处于后继乏人的困境。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漳缎技艺,培养漳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应该在高职院校纺织专业开设“提花织物设计等”“非遗”相关课程,并将其嵌入课程中。学生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学习漳缎技艺,从而达到传承技艺并创新产品的目的。通过嵌入式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漳缎织机原理、漳缎纹样、意匠、组织设计及织造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产品。通过在纺织专业学生中开展漳缎技艺等“非遗”的课程教学可以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
植物激素及木质素对牛樟芝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 2021-08-26
植物激素及木质素对牛樟芝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
-
基于文化自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的研究 2020-06-01
以非遗建档式保护工作与文化自信的深层关系为线索,在文化自信视角下阐释建档式保护的基本思路,探析数字时代非遗档案资源积累、专题数据库筹建、"数字记忆"领域探索,揭示"非遗档案+数字人文"跨界项目的实践契机。立足文化自信,阐释建档式保护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自身传承与建构,通过成功的跨界案例,说明非遗建档式保护工作与数字人文技术紧密结合的空间,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