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40)

共检索到 140 条数据

  • 非遗文化进高校的传承教学研究——以芜湖梨簧戏为例 2020-06-01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拥有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已经失传了,高校作为地方文化教育的中心,应该做好传承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主动担负起其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发挥好高校在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使命。芜湖梨簧戏作为芜湖地区的一项非遗文化,将其与高校的教育研究结合,达到传承保护芜湖梨簧戏的目的。

  •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2020-06-01

    面塑非遗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以民间师带徒为主的传承方式,但随着民间从事面塑技艺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出现了断层危机。丰富面塑技艺的传承方式,是保护与弘扬面塑技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面塑技艺非遗在职业教育中的积极开展传承,成效显著,通过提炼面塑技艺非遗的发展历程,探索面塑非遗在职业教育中传承方式,对于弘扬面塑技艺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初中美术地方非遗的教学实施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初中美术课程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和载体,比如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吉祥喜庆的民间艺术,方寸之间——中国篆刻艺术,书法的欣赏,黑白世界——版画的学习,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的课程,但这些课程并没有完全体现桂林本土美术文化的特色,学生对桂林的非遗文化并不是很了解,也无法激发他们在美术作业上的创新,本课题的提出是对现有的非遗美术文化进校园的教学研究的进行补充和拓展,也对桂林非遗文化进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奠定基础。

  • “非遗”视野下的民间文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0-06-01

    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在民间文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贯穿"非遗"理念,增强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兴趣尤显重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通过民间文学教学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结合本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新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成为优秀的文化传承人。

  • 有效课堂视角下“非遗”融入中职课堂教学探析 2020-06-01

    目前,在政策感召下不少学校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校园传承活动,学校课程也渗透了不少“非遗”内容。然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参差不齐,他们对基础理论、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等兴趣不高,“非遗”传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中职学校应提高对“非遗”教学的认识,通过加强教师培养和教材开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构建有效“非遗”教学课堂,提高“非遗”教学的有效性和“非遗”校园传承活动的质量。

  • 高校体育课“八合鼓武”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0-06-01

    为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创新发展特色教学,八合鼓武课程开创性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合拳与苗族鼓舞进行融合教学.使身随音徜、势从律起、拳为鼓动、鼓为拳舞,让学生于鼓武融合练习中体会民族精神,感悟民族自信,从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 非遗视角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 2020-06-01

    为了更好的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加强学生的非遗传承精神,要转变当前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采用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来说,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更好的考虑进来,更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

  • 非遗文化活化项目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初探 2020-06-01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地方音乐类非遗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中,是对当下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位,促进非遗文化活化项目在高校教学中的落实。大运河文化是活的文化遗产,代表人类迁徙流动,产生文化的时空的交流。该研究从非遗不同层面的文化研究入手,以京津冀大运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为基础,将运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艺术形态表演功能与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对运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及未来对社会形态文明建设产生的作用进行精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