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54 条数据
-
浅析非遗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以龙岩学院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地方高校在非遗的抢救、传承、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非遗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文章以龙岩学院为例,简要介绍闽西非遗在龙岩学院艺术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
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与“非遗”舞蹈发展探索研究 2020-06-0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极为对于我国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努力的引导我国各级教育机构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传承工作当中。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有效的将"非遗"舞蹈元素融入到高校舞蹈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不仅可以使我国高校大学生能够有效的肩负起传承弘扬"非遗"舞蹈的重大使命,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升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质量以及成效。但是现阶段,在实践发展高校"非遗"舞蹈教育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较为显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导致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质量以及"非遗"发展速度都难以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就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与"非遗"舞蹈发展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质量以及"非遗"舞蹈发展的速度。
-
高安采茶戏传承方式比较研究 2021-08-26
高安采茶戏传承方式比较研究
-
基于高校教育云的纺织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以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继承,随着近年来非遗在高等教育中的创新融合,在资源整合、教学形式、技艺传承等方面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总结近年来高校非遗教学的部分特点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非遗传承数字化的必要性。并以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部分纺织技艺与实践经验为例,结合高校云教育平台与教学资源的纺织丝绸非遗技艺融入高校教学的改革,围绕资源整合、平台设立阐述实现路径,以期为改进非遗传承模式,创新高校纺织专业教育提供借鉴。
-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学生素养教育路径研究 ——基于“非遗剪纸”传承创新视域出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指承载着活态流变非物质特性下的工具、实物、工艺品甚至文化场所,其历史延续得益于人的参与性和融入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很多精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剪纸"文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不仅是民族自我认知的历史依据,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形载体。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青年一代大学生以"非遗剪纸"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根脉的传承和创新是一项重大课题。论文将从"非遗视角"出发,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将"非遗剪纸"与大学生素养教育相融合,创新素养教育路径研究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基于"非遗剪纸"视域探讨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效果、高职学生素养教育成效。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责任探究——以“坡芽歌书”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云南富宁壮族地区的"坡芽歌书"属于最具"活化石"特点的非遗文化种类。现实中,各种外力的驱使模糊了传承的目的和方向,本土教育积极跟进但取向迷茫。由于内生机制不健全,过分依赖外部力量,导致美好的传承意愿与实际的教育效果之间存在反差。第一,在教育目的上,未能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育人之间的矛盾;第二,在教育内容设计上,学生经验与课程内容明显脱节;第三,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工具化和指标化的取向;第四,学校教育环境已然脱离了本真的族群生活。个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潜在的典型冲突。借助教育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厘清非遗教育在人与文化间的角色,以及非遗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是更好地担当非遗文化教育传承责任的理性出路。
-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索 ——以赵抃故里“非遗”文化融入为例 2020-06-01
以赵抃故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分析"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能力指标和情境载体。赵抃故里"非遗"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为人、为官、为学等层面。
-
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2020-06-01
传统音乐是我国文化思想汇集之下的结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音乐在我国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对现代专业音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之间所产生的沟通和连接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姿态,但是这很大程度地冲击着我国传统音乐,并在现代音乐发展的大背景下呈现没落的现象。可是,传统音乐不仅仅是我国文化思想的结晶,更是时代发展之下遗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物,由此可见,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和现代专业音乐的结合势在必行,采取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