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54 条数据
-
东莞东坑木鱼歌的校园教育传承初探 2020-06-01
东坑木鱼歌又称"摸鱼"歌,属弹词类曲艺曲种,是以口语相传进行"说唱"叙述的民间表演形式,该形式具有娱乐大众和教化百姓的功能。木鱼歌传承的脆弱性在于讲究本土语言演唱,需熟识东坑本土语言才能演绎出纯正的木鱼歌。语言演绎限制了木鱼歌传承,出现老龄化、断层化,其传承与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而走进本地校园传承能够注入新鲜血液,保存木鱼歌的原始性、多样性和永久性。让曲艺非遗走进校园是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在艺术教育中培养木鱼歌的创作人才,解决曲艺传承所存在的困境。在校园传承的课程设置,其不仅使学科课程建设多样化,而且为曲艺非遗的资源库和项目丰富化,在创设曲艺非遗艺术教育平台之余,使木鱼歌被动的脆弱性转化为主动的传承与传播,校园传承实现了木鱼歌的本体演绎传承的作用。
-
高职院校传承发展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当今社会,文化已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严重冲击着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尤其非物质文 化遗产境遇更加艰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既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审美体验和生存智慧的结晶,也是地区和民族独 特的文化记忆,具备丰富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如何使非物质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当下 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
论“非遗”舞蹈对素质教育舞蹈的意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素质教育舞蹈是我国现阶段正在着力推广的普及性舞蹈课程。笔者认为,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且将“非遗”舞蹈纳入素质教育舞蹈课程中,更能体现出中国特色。
-
高等教育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的职能与作用 2020-06-01
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进入教育视野,尤其是高等教育层面,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优势,创新"非遗"传播与传承途径,拓展"非遗"传播与传承空间,提高"非遗"传播与传承水平。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面比较宽泛,包括民间音乐的层层面面。高等学校作为"非遗"传播和传承的重要阵地,把音乐类"非遗"引入到高校教育教学中,势必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积极效应,对音乐类"非遗"在社会大众群体中广泛传播和深度传承必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以传统美术为例探讨非遗保护与发展 2020-06-0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文章通过探讨现代多元化发展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及传承的现状,进而发现问题,以传统美术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社会,引起人们对于非遗的兴趣和关注并开拓教育思路,扩大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从而继承和传播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
以传统美术为例探讨非遗保护与发展 2020-06-0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文章通过探讨现代多元化发展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及传承的现状,进而发现问题,以传统美术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社会,引起人们对于非遗的兴趣和关注并开拓教育思路,扩大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从而继承和传播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涯启蒙教育探究 2020-06-01
本文介绍思言小学努力挖掘周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营造环境、创设氛围,选培人员、培养教师,构建课程、明确价值,寻访人物、培养后人,研究宣讲、扩大影响,表彰展示、多元评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近"非遗"文化,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非遗"背后先辈们的匠心精神和创造精神。
-
在艺术教育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以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的漆画教学为例 2020-06-01
漆画艺术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将自然生漆当作重要的绘画材料,属于由从前的装饰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新图画类型。漆画是绘画和漆艺的结合,是传统技艺和现代艺术的结合,与陶瓷文化相同,漆艺的文化发展历史也较长,拥有非常完善的相应体系。对于漆画而言,早已经属于重要的课程科目,常见于全国范围内的美术高校课程设置当中,为储备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次研究将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开设的漆画课当作案例,深入探究它是如何传承着非遗的精髓,面对当下这种多元文化的时代,我们的漆画课程又应该怎样来适应这种时代的变迁呢?笔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薄观点,请专业人士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