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我国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述评 2020-06-01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当前,职业院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展现出非遗文化传播、培养专业传承人才、开发非遗课程教学资源、建立保护基地等多种功能,开展了利用现代学徒制来丰富和完善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实践探索,丰富完善了非遗传承的院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理论指导缺失、学生继承非遗项目热情不高、专业建设滞后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型教师短缺等困境。

  • 面塑技艺非遗在烹饪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2020-06-01

    面塑非遗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以民间师带徒为主的传承方式,但随着民间从事面塑技艺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出现了断层危机。丰富面塑技艺的传承方式,是保护与弘扬面塑技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面塑技艺非遗在职业教育中的积极开展传承,成效显著,通过提炼面塑技艺非遗的发展历程,探索面塑非遗在职业教育中传承方式,对于弘扬面塑技艺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VR技术保护与活化系统构建 2020-06-01

    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依借其核心技术优势生成真实、生动的三维仿真系统,是当前国内外各领域、各行业正在积极深入研究的一种技术,可以形成"沉浸"真实环境的感受及体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尤为重要。笔者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同时结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寻求虚拟再现其"非遗"项目,对其"非遗"VR技术保护与活化系统进行构建,以期为展现、保护、活化这些民族的瑰宝提供借鉴。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再现、技术和资源系统等方面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系统。

  • 山东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用 2020-06-01

    随着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公布施行,我国非遗保护工作驶入快车道。山东枣庄历史文化悠久,非遗资源丰富。本文在肯定枣庄非遗保护成就的基础上,梳理分析了枣庄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形成了具有枣庄地方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与活用路径,希望该路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 浅析扶贫村非遗活化路径构建 ——以娄烦县官庄村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见证。积极探索依托地方特色非遗文化实现精准扶贫的新路子,是助力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方式。可以具体的村庄为例,分析以非遗带动乡村脱贫的现实条件,并提出打造乡村脱贫致富的可行性方法:塑造乡村独特IP体系、促进业态升级、坚持政府主导、提高相关主体参与度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点与管理 2020-06-01

    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以来,世界各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统称非遗)的抢救以及保护非常重视.对非遗的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求,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围绕非遗档案的特点以及管理进行分析.

  •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策略 2020-06-01

    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指的就是那些以我们头脑的思想的形态存在,或者是我们人的行为或者是人的技能这样形态呈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我们管它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增强文化生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独特价值观的和民族自豪感的集中体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渐渐地被大众忽略,这些民族的宝藏就要遗落于祖国的角落,我们需要把宝藏留下来,对于非遗的保护也要从动态出发,静态保护只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不能做到延续与传承。本文就从教育、新媒体、生活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活态传承研究策略。

  •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 2020-06-01

    新时代为非遗保护带了新的挑战和契机,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整理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结合非遗保护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总结非遗保护的困境及成因,剖析新时代非遗传承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进一步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