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2 条数据
-
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和"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正式上线 2020-06-01
2017年10月29日,由中山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新书发布暨非遗保护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来自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宋俊华教授团队收集的珍藏史料文献,田野调查的图片、笔记与音像,传承人资料以及皮影戏相关的研究专著及论文。目前,数据库共包含非遗项目、史料文献、研究专著、研究论文、影卷、影偶、田野调查图片、田野调查音频、田野调查视频、田野调查笔记、传承人信息等11类资源。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专题 2020-06-01
主持人语:2018年12月8-9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11个国家的13位外国专家和27位国内学者,以大量来自田野的第一手案例为基础,深入交流了“一带一路”各国在实现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经验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里发表的5篇论文均来自此次会议。其中著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专家、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Marc Jacobs结合比利时乡村的非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2020-06-0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中文译名共同使用了"保护"一词,许多学者误以为这两种保护是同一性质,实际上其英语表述及内涵均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基于"人类共同遗产"理念发展出来的保护制度;后者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导的基于"私有制财产"理论建立起来的保护制度。我国在非遗保护中的杰出成就,以及在"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领域的踌躇不前,进一步证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理念的先进性,以及作为特定社区或群体"私有制财产"理论的局限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2020-06-0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中文译名共同使用了“保护”一词,许多学者误以为这两种保护是同一性质,实际上其英语表述及内涵均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基于“人类共同遗产”理念发展出来的保护制度;后者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导的基于“私有制财产”理论建立起来的保护制度。我国在非遗保护中的杰出成就,以及在“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领域的踌躇不前,进一步证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理念的先进性,以及作为特定社区或群体“私有制财产”理论的局限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法规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 2020-06-0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中文译名共同使用了“保护”一词,许多学者误以为这两种保护是同一性质,实际上其英语表述及内涵均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基于“人类共同遗产”理念发展出来的保护制度;后者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导的基于“私有制财产”理论建立起来的保护制度。我国在非遗保护中的杰出成就,以及在“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领域的踌躇不前,进一步证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理念的先进性,以及作为特定社区或群体“私有制财产”理论的局限性。
-
楚雄:非遗传承创新的盛会 2020-06-01
2019年7月25—27日,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研究所的近百名专家和博士生、博士后,齐聚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出席第三届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创世神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城市社会与文化建设博士、博士后论坛同时举行。这次非遗盛会由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主办,《非遗传承研究》编辑部等单位为支持单位
-
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浅谈西双版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2020-06-01
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众多,各世居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文化底蕴深厚。西双版纳非遗文化包括了民族语言、民间文学及口述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具有边疆民族的地域特色与不可替代性的民族文化特质。从2005年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得到挖掘与保护,使西双版纳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据统计,西双版
-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 2020-06-01
2017年1月7日至10日,“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沂源县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沂源县文化出版局、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承办。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机构、院校,民俗学、人类学、非遗保护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主题发言交流新理念,探讨新路径,分享新成果,为推动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凝聚共识,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