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新途径探索 ——以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我国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都依赖于家族或师徒的传承,这种传统传承方式却使我国宝贵的非遗目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艰难局面。以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进校园为例,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发展的新模式,期望以徐竹初木偶艺术校园传承与发展的实践为契机,深化对非遗艺术的认识,强化本民族文化教育。
-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美国“洋基层”纪行 2020-06-01
2019年3月,中美合作的中国木偶戏"社区住居行"项目走入美国马里兰州,完成了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在当地社区、家庭、学校住居、讲演的半月行程。在成功实现两国文化交流合作计划之外,实践了政府、NGO、传承人、学者四方协作,拓展我国非遗项目进入海外"洋基层"交流的适用性渠道,探索了人类学"社区""住居体验"等学术理念反哺文化持有者的应用性,也为我国文化项目的对外传播方式带来一丝新意。
-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克拉玛依木偶戏”传承人生存状况探析 2020-06-01
克拉玛依木偶戏始于1993年,首先由木偶戏传承人姚连成发起,成立了克拉玛依木偶戏剧团。该戏团这几年曾数次荣获本地和全国的奖项,以姚连成为代表,先后培养了50多位木偶戏传承人。但伴随着影视艺术兴起、传统戏剧受众群体日益老化、木偶戏其工艺流程复杂,有几十道工序,且工序要求很高,难以用现代技术所代替。剧团常作公益性演出,却在后继乏人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传统戏剧的处境堪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于人的传承而存在,传承是核心,传承人又是传承的灵魂。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差异在于,前者传承过程不存在"传承人",而后者的存在与传承离不开传承人,也就是说传承人消失,原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不复存在,因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的生存状况,就是关注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未来。本文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该木偶戏剧团传承人姚连成的生活状况、社会声誉以及传承状况进行考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可行性数据整理与保存,对"非遗"保护与传承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情况调查报告 2020-06-01
福建省是非遗资源大省,目前已有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名册),是我国迄今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其中,"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该计划于2011年筹备申报工作,于2012年被正式公布列入。根据申报时的承诺,2020年是"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收官之年,为了检视这项工作的成效,我们陆续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
非遗视角下的扬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一、扬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一)现状分析扬州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拥有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雕版印刷技艺、扬州剪纸、扬州盆景技艺、杖头木偶戏、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扬州刺绣、扬州画派等。近年来,扬州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如建设扬州工艺美术坊、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