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5 条数据
-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构建研究 2020-06-01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岭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艺术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通过探讨"非遗"融入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构建与创新,实现"非遗"传承的同时为艺术设计类课程提供新思路。
-
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群构建 2020-06-01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群构建的核心观点。通过比较分析我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现状,展开非遗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创新,提出从设计学科构建一套集非遗图案设计、品牌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和传播设计于一体的课程群教学实践模式,以此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刍议新时期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 2020-0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时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算是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领域.新时期基层文化馆非遗保护作为其中一个建设项目,其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当前我国基层文化馆非遗保护的实际发展而言,基层文化馆非遗保护建设工作应该逐渐去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大众的生活发展要求;去开展构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任务是大势所趋
-
责任与情怀:非遗文化进课程的构建思考 2020-06-01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工业文明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和忽视。落实和加强非遗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传承先民生活智慧、复兴中华文化成为每一个中华人民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青少年作为非遗文化的重点传播对象,既是参与者、享用者,同时也是传承者。而学校作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阵地,课程建设是核心。本文旨在从非遗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非遗文化进课程的整体构建,发挥非遗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与发展,延续非遗的生命与活力。
-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构建——以佛山市为例 2020-06-01
根据列斐伏尔和索亚的空间理论,构建了佛山市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类型,探讨武术非遗的多重存在与现实困境。目前佛山市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生存空间缩减、地位日益边缘化、价值认同错位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重构武术非遗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提升社会认同感,加强传承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凸显核心技艺和创新传承。
-
互联网+语境下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平台的构建 2020-06-01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应抓住这个新契机,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和资源,通过展示、营销、参与和创新网络多个网络平台的构建,为皖北非遗开辟出新的传承和发展路径。
-
非遗文化在学校课程中的整体构建——以重庆市合川区巴蜀小学的实践为例 2020-06-01
重庆市合川区巴蜀小学活用本土资源,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构建了六年一贯的小学非遗课程体系框架,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遗文化素养,并带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班级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的"三个课堂"建设与"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家庭""非遗进社区"的"三进"联动,以评价为引领,使课程扎实有效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