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学习的促进和传承 2020-06-01
小越蚌舞作为浙江小越地区比较盛行的一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流传了上虞全境20多个乡镇,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小越蚌舞也进行更新,内容逐渐丰富化,其具有了传承历史的悠久性.随着我国对教育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学习.学生作为我国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我国学习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在开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又能使非遗文化得到发展和延续,是当前教师在开展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学习的促进和传承的方法作简析
-
“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创新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模式与媒介的演变紧密相连。通过对"微信公众号+非遗"、"网络直播+非遗"两种当下最典型的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研究发现,"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在传播范围、用户数量、用户参与和互动方面表现突出,但存在传播主体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传播内容文化内涵缺失、传播效能持续性弱等问题。可以从组建志愿者传播团队、深耕传播内容、打造届次化新媒体传播活动等方面着手,构建新媒体与非遗之间持续良性互动的传播模式。
-
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探究① 2020-06-01
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非遗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健全的的体制机制、缺乏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专业人才、缺乏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平台等。该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
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 2020-06-01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社会环境下的“非遗”传承人保护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的介绍,从师徒制度、法律系统、支持政策、权益保障这四个方面,在实际案例的引导下,对保护方法展开详细论述,为相关保护工作提供实践参考经验。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路径探析 2020-06-0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不容乐观。亳州学院借助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推进合作办学,科研协作、深化合作内涵,产学研用、合作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引领合作升级,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模式,着力打造品牌文化,更好地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工作,弘扬、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化”保护 ——以爱知县小林花祭为例① 2020-06-01
花祭是以神事和歌舞为基调举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流行于日本爱知县北设乐郡地区。花祭在每年秋季到冬季之间举行,该祭祀活动遗留有室町时期的艺术特征,深受当地居民重视。20世纪70年代,花祭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作为最早提出“无形”类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国家,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经验。现在,花祭也面临着农村人口急剧减少等问题。考察花祭当前的保护现状,能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运作情况。通过观察日本社会不同群体对花祭的研究与保护的参与乃至利用,我们能深入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意义。
-
新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01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折射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是我们后人研究民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遗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永久地消失.基于这样的现实,笔者在总结了非遗保护的方式后,提出利用新媒体技术保护非遗的策略,借以创新非遗保护的手段和途径,加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力度.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和对策 2020-06-0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然而,近些年来,散布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突出.我们需要研究更加有效的非遗保护策略,建立相应的成熟机制,找准问题,科学应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在此项工作开展中,尤其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平衡的现象,让此项工作在阳光透明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