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新闻(25)
分类筛选新闻(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学术交流(16)
非遗资讯(5)
政策法规(4)
非遗名录(1)

共检索到 2901 条数据

  •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2020-06-01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祖国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的“非遗”代代相传。

  • 让彩扎在校园扎出灿烂的文化之花 2020-06-01

    彩扎是我国民间工艺中的一种仿真艺术,早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道亮彩扎技艺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在2010年被列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本文旨在通过对传承意义、彩扎技艺社团课程开发与实践等方面的阐述,对该非遗传承项目近几年在浙江省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的发展现状做简略概述,为非遗文化进校园模式提供思路。

  • 从非遗保护角度看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意义 2020-06-01

    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自2018年开启,2020年落下帷幕,连续举办三届,将全国现存348个剧种全部呈现在舞台上,堪称中国戏曲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足以彪炳史册。官方和专家多从戏曲艺术和剧种发展的角度谈其意义和价值,这无疑也是盛典最引人关注的地方。但值得注意的是,戏曲也是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开展以来,348个剧种都已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的剧种有165个,有5个剧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清单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综述 2020-06-01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基于这一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具旅游价值,许多国内外学者也看到这一点,纷纷把目光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上。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探索目前非遗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发现问题,并发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以数字技术助力“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以小学美术拓展课“皮影定格动画《走路的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以人为媒介的活态文化。如今,保护和传承“非遗”日渐成为一个国际性课题。皮影艺术历史悠久、内涵深厚,被视为我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似乎己远离我们的生活,学生即便对“皮影”有所耳闻,但真正去了解它的机会很少。

  • 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文化的印迹 2020-06-01

    幼儿教育:很多人似乎对非遗有所误解,或者说理解上较为单一,您可以先帮我们厘清这个概念吗? 王春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政策解读 2020-06-01

    2019年11月13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市政府第15届9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为做好该规章的实施工作,具体解读如下:一、《办法》出台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极端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

  • 他用一个“甲子”的坚持 复活久河卓舞 2020-06-01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历史铭记着雅砻河谷曾经的辉煌,铭记着青藏高原上人类文明诞生的伟大。久河是西藏山南琼结县下水乡的一个村,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久河卓舞”从这里发源。“久河卓舞”距今至少已有1300多年历史,2014年,“久河卓舞”被列入囯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年74岁的尼玛旺久老人就是这项非遗的传承人。在他60余年的舞蹈生涯中,经历了旧西藏衣奴社会的残酷和岁月的风雨,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久河卓舞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探寻和拯救,他用了一个“甲子”的生命,以梦为马,踏歌而行,谱写了一曲卓舞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