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 条数据
-
目的论视域下的非遗工艺翻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播离不开准确、详尽的外宣译文。非遗工艺资料具有技艺翻译与文化翻译的双重性质。翻译的有效途径是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不拘泥于绝对的归化或异化,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对归化、异化两种策略进行选择采用,并综合运用直译、音译、意译等翻译方法,使译文既“求同”,即在必要时迁就读者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又达到“存异”,即保留非遗工艺的民族性和文化的异质性,促进非遗的传承发展以及不同文化的交融。
-
目的论视角下佛山非遗文化外宣英译研究 ——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从非遗文化负载词与汉英语言差异两个角度探讨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英译策略和方法,可以看到,用目的论指导非遗外宣英译可以提高非遗外宣英译质量,即翻译时须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以提高译文可读性,实现非遗文化的跨文化交流。
-
目的论指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实践 ——以山西省民俗文化的英文翻译为例 2020-06-01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文本中含有大量极具文化特色的语言表述,其英文翻译较之其他文本也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要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介绍给世界,其翻译在保留中国文化的同时,还需符合译语读者的阅读和认知习惯。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文化的翻译为例,译者需要在英译的过程中灵活运用音译、增译、减译、释译、转译等翻译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以非遗为载体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