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

共检索到 16 条数据

  • 京剧脸谱在中学民间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与启示* 2020-06-01

    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美育方面的各项文件精神,近年来我国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民间美术种类体系的健全,非遗项目的持续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弘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方能完成。因此,在学校开展民间美术教育,使文化得以发扬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 非遗课程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及意义——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0-06-01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并被他人承认并成才的基础。但当前职业教育过于强调实用和高效,普遍忽略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把非遗项目嵌入学校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培养,是比较直接而有效地提高专业技能和培育人文素养的方式。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来探讨非遗课程对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实践和意义。

  • 浅论"非遗"技艺传承模式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学校担负着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责任。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扬和保护内容,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油茶米粉"传承与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现状、审思和路径 ——基于某医学院校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度调查 2020-06-01

    基于对某医科学院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度调查分析,认为调查结果反映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在社会层面未成合力,学校层面人文教育资源不足,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现状的审思,建议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应从社会、高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来进行,营造浓厚的“以文化人”氛围,构建完备的人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非遗为代表的人文知识,使人文素质培养取得实际成效。

  • 浅谈非遗传承人提高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2020-06-01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愈加凸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已成为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了非遗传承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有效路径,以期更好地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学生素养教育路径研究 ——基于“非遗剪纸”传承创新视域出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指承载着活态流变非物质特性下的工具、实物、工艺品甚至文化场所,其历史延续得益于人的参与性和融入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很多精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剪纸"文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不仅是民族自我认知的历史依据,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形载体。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青年一代大学生以"非遗剪纸"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根脉的传承和创新是一项重大课题。论文将从"非遗视角"出发,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将"非遗剪纸"与大学生素养教育相融合,创新素养教育路径研究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基于"非遗剪纸"视域探讨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效果、高职学生素养教育成效。

  • 童玩瓯塑课程 地接海洋灵气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中心小学从课改的实际背景出发,以课程内容与课程模式为切入点,对瓯塑渔民画课程的开发进行探索研究,希望既能有效传承非遗文化,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重点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保护传承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

  • 童玩瓯塑课程 地接海洋灵气——海岛小学瓯塑渔民画课程的开发与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中心小学从课改的实际背景出发,以课程内容与课程模式为切入点,对瓯塑渔民画课程的开发进行探索研究,希望既能有效传承非遗文化,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