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9 条数据
-
非遗英译的归化异化问题 ——以衢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0-06-01
本文从归化异化视角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书英译的本质,并指出非遗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使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去,指出非遗英译应遵循两种翻译方法——阐释性翻译和框架性翻译。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非遗旅游外宣英译研究①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明的演进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而非遗旅游是非遗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义。生态翻译学理论对维护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有巨大作用,因此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典型的非遗旅游外宣英译文本进行研究,体现翻译的中度干扰对文化生态的价值,以期提升译文的可读性,增强非遗旅游外宣的效果,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进而讲好中国故事。
-
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以漳州“非遗”项目翻译为例 2020-06-01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种类繁多,但翻译数量不多,质量良莠不齐。作者根据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针对漳州不同的"非遗"项目,结合本土文化特点,探讨相应的翻译方法,确保翻译实效;同时提出智慧"非遗"网络平台开发,力争让世界了解漳州"非遗",从而促进其发展和传承。
-
非遗英译与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0-06-01
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现状,提出从课程设置和翻译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非遗英译课程和本地化特色翻译课程;在翻译实践方面探讨"翻译+"模式和校内外结合模式,以提高非遗英译所需要的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加快我国非遗英译的进程。
-
非遗英译与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0-06-01
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现状,提出从课程设置和翻译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非遗英译课程和本地化特色翻译课程;在翻译实践方面探讨“翻译+”模式和校内外结合模式,以提高非遗英译所需要的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加快我国非遗英译的进程。
-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策略浅析 2020-06-01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与生产的结晶,也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体现,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离不开翻译。本文重点探讨了蒙古族非遗的英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传播蒙古族文化。
-
文化扶贫战略下陕西非遗外宣翻译及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近两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指导下,全国各地的文化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而陕西省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尚且存在众多非遗保护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解决。由此,在文化扶贫战略下对本地非遗英翻人才的培养是促进和保护非遗文化的最佳选择之一。
-
从传播学视角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以浙江非遗文本英译为例 2020-06-01
非遗外宣英译应遵循两大基本原则:效果为中心原则和读者第一原则。本文以浙江非遗英译为例,提出了译者在非遗英译中可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文能在目的语受众中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