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5 条数据
-
“非遗进课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蜀绣衣锦纹针法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任务主要是传承和发展。以蜀绣衣锦纹针法为例,将"非遗"项目引入高校开展的革制品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课题导入"、"体验感知"、"发散设计"、"提报展示"四个教学阶段,指导学生完成课程作业。通过探索课程的重点难点,展现引导学生设计实践的教学过程,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对相关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
山西闻喜花馍包装设计与品牌推广研究 2020-06-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珍贵的非遗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而面临生存困境.闻喜花馍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体系.本文从闻喜花馍品牌设计现状分析出发,从产品包装设计、品牌设计、产品推广方面论述了如何利用现代包装设计与品牌设计,让闻喜花馍这种传统的饮食文化能够焕发时代活力,被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所认识与喜欢.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中的实践探索 ——以“七贤友之 非遗薪传”宴会主题设计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精神文明的象征,其保护和传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高和寡,不易走进大众的生活,难以让大家了解和欣赏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采。因此,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饮食结合起来,对宴会主题进行创新,以主题宴会的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锦绣中华衣被天下”专题学术研讨会在琼举办 2020-06-01
南溟吉贝——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织山绣水——苗族织染绣主题非遗服饰秀"锦衣御裳——宋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点染华章——影视剧主题非遗服饰秀……随着模特的依次展示,由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巧妙融合的众多华服,令观众眼前一亮……3月14日至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锦绣中华——202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古城精彩呈现,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碰撞出了闪亮的火花。
-
我校成为“非遗”教育特色院校 2020-06-01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非遗"工作平台始建于2014年,"非遗"工作平台由"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手工艺研发中心" "大师工作室"组成,主要依托传媒艺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等部门协同开展相关工作。"非遗"工作平台与非遗文创企业、非遗传承人、自由艺术家联合,构建了 "基于写生非遗类项目化课程设计与改革" "湖北非遗布艺的高职传承与文创设计课程""基于非遗项目的高职艺术设计类‘STEAM’课程构建与实践"等课程体系;创立了"湖科广告工作室" "楚艺源极双创工作室"等文创平台。平台还与湖北省内高校、博物馆、研究机构、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创企业合作,开展了"湖北非遗传承与高职艺术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湖北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文创实践研究""湖北非遗工艺美术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与活化研究"等学术活动。
-
“工艺美术设计工作革命化”对海派文化的影响∗ ——以海派黄杨木雕为视角 2020-06-01
以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七年来上海地区的工艺美术发展成果的展现——1966年"上海市工艺美术展览会"为视角,探讨海派黄杨木雕工作者在"工艺美术设计工作革命化"下创作思路与创作方法的改变,由此产生的海派黄杨木雕在创作题材与创作风格上的转变,并使其获得"工艺美术界宣传画"的美誉。时光斗转,今日的海派黄杨木雕尽管拥有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名号,但面对着传承人凋零、传承技艺丢失的窘境,海派黄杨木雕乃至更多的海派非遗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继续上个世纪的辉煌,是每个非遗从业者都应该直视的紧迫课题。
-
关洪芬、杨民作品 2020-06-01
创作说明:本作品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竹编工艺为主题设计的系列公益海报。作品以竹编工艺品为创意元素加以创作,辅以文字点明主题。旨在呼吁人们关注非遗文化,传承非遗工艺,更要去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
-
京剧视觉形象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020-06-01
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占据着极强的地位。但在当前的环境下,京剧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模式。打造非遗文创品牌理念,便可为京剧的发展提供途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改革和创新。本文拟从京剧视觉形象的角度,通过分析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和京剧视觉形象之间的融合关系,论述京剧视觉形象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优化措施,意在进一步提升京剧视觉形象产品的设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