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 条数据
-
非遗传承融入高校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简论 2020-06-01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与高校建设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在现实需求和价值追求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当前高校的非遗传承与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均亟待加强。应科学确定目标,系统、全面、持续、创新性地将非遗传承与普及艺术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追求。
-
艺术设计类专业融入非遗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0-06-01
本文旨让非物质文化有效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使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助推文化产品设计。以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乱针绣、金坛刻纸等为例,进行非遗融入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验性探索,从非遗传承在文化自信、传承创新能力提升、工匠精神培养、传统文化促进设计的角度分析非遗传承的意义。以工作室为切入点,从通识美育教育、创新创业、数字化教学平台等角度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从作品—产品—商品的设计策略、网络新媒体平台应用、课程运行条件与机制等角度对课程的实施提供策略研究。
-
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2020-06-01
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优劣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影响着高校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和文化自信。高校存在教师素养有待提高、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度低等问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性教学应以保持非遗文化原真性为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主导工艺技能课程,课程建设应体系化,这样,才能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
表演艺术类遗产在非遗教育中的样态、问题及策略 2020-06-01
本文以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教育为思想基点,从表演艺术类遗产入手,由表演艺术类遗产在非遗教育中的样态、问题及策略三部分内容进行剖析,探讨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中,如何通过课程衔接、可持续性教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寻找新的途径,为表演类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寻找对策,并提出方法建议.此外,本文从探讨非遗教育在新时代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再次强调了非物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
高职院校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遗产"新型景泰蓝掐丝工艺画"的实践与探索 2020-06-01
随着国际社会对人类非遗文化的重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日益凸显出其紧迫性,高校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民族非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探索出对传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等方法、策略以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翼城花鼓在山西舞蹈教学中发展性探究 2020-06-01
山西翼城花鼓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之一,在晋南大地的民俗民风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翼城花鼓的传承问题却十分的严峻。以传承与发展翼城花鼓这一“非遗”文化为研究的目的,提出将翼城花鼓引入民间舞课程体系中的方法。通过调查、资料查找和文献查阅对翼城花鼓的文化价值和发展现状的研究探索,结合对民间舞课程体系现状的分析,总结这一方法的意义与可行性。
-
非遗文化在学校课程中的整体构建——以重庆市合川区巴蜀小学的实践为例 2020-06-01
重庆市合川区巴蜀小学活用本土资源,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构建了六年一贯的小学非遗课程体系框架,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遗文化素养,并带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班级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的"三个课堂"建设与"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家庭""非遗进社区"的"三进"联动,以评价为引领,使课程扎实有效地实施。
-
我校成为“非遗”教育特色院校 2020-06-01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非遗"工作平台始建于2014年,"非遗"工作平台由"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手工艺研发中心" "大师工作室"组成,主要依托传媒艺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等部门协同开展相关工作。"非遗"工作平台与非遗文创企业、非遗传承人、自由艺术家联合,构建了 "基于写生非遗类项目化课程设计与改革" "湖北非遗布艺的高职传承与文创设计课程""基于非遗项目的高职艺术设计类‘STEAM’课程构建与实践"等课程体系;创立了"湖科广告工作室" "楚艺源极双创工作室"等文创平台。平台还与湖北省内高校、博物馆、研究机构、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创企业合作,开展了"湖北非遗传承与高职艺术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湖北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文创实践研究""湖北非遗工艺美术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与活化研究"等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