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41)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41)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2)
学术交流(2)

共检索到 287 条数据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研究 2020-06-01

    永春白鹤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是碎片化的传承,有较大的局限性。基于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对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开展研究,进行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的融合发展 2020-06-01

    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把职业教育摆在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等教育对接,将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遗"传承人请进课堂,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和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以及助力文旅企业转型升级等方式,增强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有效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把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与非遗的传承创新结合起来,是探索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亦为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寻找具体而生动的模式。

  • 非遗传承与乡村特色文化发展 ——以山西省诸多小戏种为例 2020-06-01

    山西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分布于村庄,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来新的契机,如何推进乡村非遗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本文拟以山西的小戏种展开论述.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品三吉州窑陶艺馆开馆 2020-06-01

    近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品三吉州窑陶艺馆正式开馆。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极盛于南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品三,1971年被调到江西省博物馆工作,恰逢吉州窑发掘工作启动。通过观摩吉州窑窑址出土的瓷片,激发了他研究吉州窑瓷器的热情。

  • 税务温暖非遗传承 助力企业发展前行——访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建水陶茶居紫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田静 2020-06-01

    儒家文化、饮食文化、艺术文化,是刻在云南建水这座城市骨子里的精髓,共同组成了迷人又充满魅力的建水文化。在底蕴浑厚的建水文化中,孕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色泽深紫、花纹雪白的紫陶成为当地的一种古老文化符号。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云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云南建水陶茶居紫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建水县田静紫陶技能传习中心理事长田静,围绕税收支持非遗文化发展问题,向前来走访的国家税务总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税务局干部娓娓道来。

  • 播下一颗种子—浅谈面向青少年的非遗普及教育实践 2020-06-01

    在广大民众尚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觉了解和深入认识的现状之下,传播普及可以视为传承的前站。通过传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走入民众视野,是营造良好传承社会环境的重要一步,而年轻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群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纳和喜爱在其间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理念,上海市自200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级名录体系基本形成之后,政府职能部门、项目保护单位以及相关的社区街道就开展了各种针对青少年的普及教育活动。而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上海近年来非遗在学校中进行普及教育的基本情况。

  • 非遗传承的新闻宣传助力实战浅析 2020-06-01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的策划、采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期望能以此引起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让中国的非遗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