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58 条数据
-
从地方艺术资源进初中音乐课堂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岭南民间舞蹈为例 2020-06-01
地方艺术资源当中很多都是传承已久的文化结晶,尤其是一些民间舞蹈,由于多种原因,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当中传承十分困难,很多传统的舞蹈艺术由于保护与传承不当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现今我国提倡保护传统艺术资源,以保障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将地方的艺术资源与当地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当中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文章是以岭南民间舞蹈为例,浅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进地方艺术资源,进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方式方法,以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
东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2020-06-01
东营市的非遗项目在政府的引导下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东营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总结,得出东营地区音乐类国家级非遗一项,省级非遗一项,市级非遗六项,并分别对这八项音乐类非遗进行说明。
-
湛江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议 2020-06-01
湛江是粤西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这边古老的土地上,勤劳、朴实的湛江人孕育了千姿百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极具特色的、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悠久的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科学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传统文化定位的缺失导致非遗项目有的濒临消失,有的处于“有传无承”的尴尬境地。文章将对湛江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希望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所裨益。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研究 2020-06-01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江西非遗)是最具江西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独立艺术形态,它将传统与现代接通于当下,是赣文化传统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文章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方向,然后分析了政府扶持下的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向,最后从多业态联合角度分析了江西非遗音乐市场的发展。以此发挥其在文化市场上的公共作用,不断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社会大众整体文化素养及精神品位的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认同、自信和自豪感。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研究 2020-06-01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江西非遗)是最具江西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独立艺术形态,它将传统与现代接通于当下,是赣文化传统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文章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市场发展方向,然后分析了政府扶持下的江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向,最后从多业态联合角度分析了江西非遗音乐市场的发展.以此发挥其在文化市场上的公共作用,不断深化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社会大众整体文化素养及精神品位的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认同、 自信和自豪感.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传承的瓶颈问题研究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结晶,也是人类音乐文化的载体。中小学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是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重要阵地,但是由于中小学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非遗师资力量薄弱,传承方式固化单一,文化生态关联缺失,地域局限等多方面问题,导致音乐类非遗在中小学的传承成效不佳,出现了瓶颈现象。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实施非遗传承的中小学,针对音乐类非遗传承所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到音乐类非遗传承面临困境的根源。
-
南充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现状概述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审美性,研究音乐类非遗对了解民俗生活、弘扬民族文化以及完善非遗保护体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本文对南充市音乐类非遗进行了简要整理和归类,并对其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展开现状进行了陈述,为南充市音乐类非遗的研究提供依据。
-
试论“非遗”视野下的万载“开口傩”的演奏形态及音乐构成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宣传等部门对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万载"开口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问道之一,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且能够通过该文化活动形式得到一定的精神寄托。本文将从"非遗"视野下的万载"开口傩"的表演形态和音乐构成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