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译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文化瑰宝,其外译与跨文化传播是新时代"兴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现文化自信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语料库分析为依据,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理论视角,设计了中国非遗外译跨文化传播的四大策略,以期为新时代非遗外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
非遗视野下藏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以朵加运动为例 2020-06-01
西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及地理位置,在藏族先民生产生活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朵加就是代表之一.朵加,自吐蕃时代以来就是藏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藏族社会的发展中不仅塑造了藏族人民强健的体魄,而且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在藏族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西藏和平解放后,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背景跨度如此之大的差异下,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自然受到现代体育的强烈冲击.同时在中国快速现代化和世界体育全球化的大潮下,藏族体育文化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部分藏族精神特质正在逐步受到冲击.藏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十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重要瑰宝.因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对朵加运动进行探析,不仅是对藏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也十分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本文从非遗视野对朵加现状进行探求,分析其当代生存和传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力求达到推动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
-
“让非遗进校园”,探索余杭滚灯在幼儿体育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2020-06-01
余杭滚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起源于钱塘江畔的余杭一带,南宋时期盛极一时,是一项集杂技、武术、舞蹈和经济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具有欣赏性、技巧性和多样性等特点。2006年5月20日,余杭滚灯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但由于受到世界多样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滚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并不畅通,充分探索滚灯文化的价值,特别是体育文化价值,对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体育发展、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角度,促进余杭滚灯与幼儿体育相结合,发现问题,把握机会,解决开发,探索"让非遗进校园"的发展新思路,。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研究 2020-06-01
我国面临着愈演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困局,对我国文化主权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不利影响。其根源在于西方国家创设了有利于自身的知识产权制度并将"积存性"智力成果摒弃在保护范围之外,同时垄断了国际组织主导权和国际条约的诠释权。当然,国内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中对"非遗"的忽视与保护缺失也有很大关系。对此,我们要积极掌握国家话语权,提升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更新立法理念、完善国内外知识产权制度,对"非遗"相关权利进行"知识产权转化",援引"文化例外"等相关原则扶持与壮大相关文化企业,为"非遗"资源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
“标准化时代”基层非遗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2020-06-01
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标志和开端,我国非遗保护的"标准化时代"已经到来。从基层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保护工作规范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传统标准与当代标准的矛盾、不同标准并行存在、政府职能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相关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等。面对这些问题,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应在认清非遗保护工作本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并通过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等措施,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非遗的守护者。
-
“后申遗”时代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进展* 2020-06-01
“申遗热”浪潮之后,“后申遗”时代来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为热点。2016年、2018年调查了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建设非遗数据库的进展,文章统计分析其名称、项目数量、项目分类、著录字段等。研究发现:在省级公共图书馆中,非遗数据库建设仍与非遗名录机制联系紧密,但在申遗工作逐渐放缓的情况下,其建设随之延滞;非遗类目划分、数据库著录尚未有统一标准;省级公共图书馆未能参与和打通全面的申遗流程,数字化工作很难匹配“后申遗”时代的转型诉求。
-
利用抖音带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推广研究 2020-06-01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凭借较强的趣味性、丰富的表现形式、精准推送、碎片化等特点,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非遗传承人纷纷入驻抖音,给古老而低调的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广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非遗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将广西非遗、短视频平台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通过打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商业变现,增强非遗项目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更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
信息化背景下南京非遗文化元素的新媒体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2020-06-01
随着我国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近年来非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为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希望。南京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包含南京云锦、秦淮灯会等145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南京众多非遗文化传承中,其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南京非遗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在如今信息化高度普及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信息化背景下南京非遗文化元素的新媒体文创产品的开发展开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南京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为我国整体的非遗文化传承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