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短视频:“弱势”非遗传承的新路径 ——以李子柒古风短视频为例 2020-06-01
在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众多的非遗项目中,数量上占主体的"弱势"非遗在保护和传承上面临多重困难。本文以李子柒古风类短视频为例,分析其如何利用短视频这一传播新路径促进"弱势"非遗的传承,并结合长尾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探讨"弱势"非遗如何借助短视频实现有效传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
“非遗”传统舞蹈在高等院校的传承现状研究 2020-06-01
2002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同年,"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举办,提出了"非遗"进入高等院校这一重要议题。2011年,国家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国掀起了一股"非遗"保护的热潮,剪纸、昆曲、舞蹈、古琴、篆刻、皮影戏等"非遗"艺术陆续走进了校园,进入了课堂,成为当下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专题导言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文化空间,保护和利用非遗资源,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遗保护的目的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创新与发展,故对非遗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再次利用,是发展文化产业、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迫切需求。
-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研究 2020-06-01
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困境及实现非遗的动漫化传播的意义,探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的不足和问题,从加强精神主题分析,科学构建形象谱系,进行审美诉求分析三方面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传播的策略,对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是一种促进。
-
新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文章就对当前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非遗的经济发展研究——以广绣为例 2020-06-01
广绣作为广府文化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反映了岭南人民各时段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但在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下,广绣由曾经的皇室贡品到如今无人问津。因此,如何保护与传承广绣刻不容缓。文章基于现代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对广绣的发展进程进行解读,并基于非遗的传承视角提出兼具文化和创意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出海战略思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转译探究 2020-06-01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转译的途径。方法从文化传播和创意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化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天津葛沽宝辇会非遗项目,论述用现代视觉设计语言转译非遗传统文化内涵的途径,试图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一条可行的视觉传播表现之路。结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需要视觉传播手段,可以通过符号化的现代形象、地域性产品包装、交互性传播界面3种设计途径进行转译,这对传承本土的非遗资源与推动国际化视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和弘扬,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文化支撑,如何将二者融合发展,值得研究。本文收集、整理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对其数量、类型、分布等进行分析,并实地调查了湖州旅游发展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现状,提出湖州乡村旅游应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从打造舞台盛宴、创新导游解说、打造非遗属性旅游纪念品三个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推动地方旅游文化事业,二者的结合是双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