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54)
分类筛选新闻(86)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08)
非遗名录(86)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非遗”木雕文化的教育传承及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浓缩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文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通过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来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要途径。我国的"非遗"木雕文化涵盖了传统技艺、民族文化、道德精神,这其中又以东阳木雕为代表。本文就以对东阳木雕的保护与传承为例来探讨"非遗"木雕文化的传承及路径。

  • 扬州非遗文化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更能够使城市的形象更上一层楼.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本文从扬州非遗文化入手具体分析其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主要作用.

  • 资讯 2020-06-01

    非遗牛年大集云上开启(本刊讯)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主办的"非遗牛年大集"活动于2021年1月24日启动。活动以"寻得年味,解得乡愁"为主题,即日起至2月26日,消费者可以畅享"看非遗直播、购非遗好物、品非遗美食、赏非遗绝技"的线上大年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王晓峰表示,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都积极响应"非必要不返乡"的号召,就地过大年。此次"非遗牛年大集"为不能回乡的人们搭建了一座情归乡里的"云桥",用非遗解乡愁。"非遗牛年大集"也为广大非遗传承人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艺、走进生活、走向市场的桥梁。希望通过"非遗牛年大集",让更多人认识非遗、喜爱非遗、保护非遗,进而推动非遗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实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李志刚)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技艺展陈实践 ——以“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展”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之一,非遗本身所具有的活态性、流变性、地域性等特征,使传统技艺展陈对人文氛围、制作技艺过程和人的价值有着更高的要求。自2015年12月以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与苏州博物馆共同主办了八场"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展"。通过展览,组织方、参展人、观众进行互动,内容逐渐丰满,品质也随之得到了不断提升。作为展览的主要策划人员之一,笔者在此就"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展"的组织经验进行分享并供探讨。

  • 大咖齐聚京城 用非遗点亮生活 2020-06-01

    日前,中国非遗又传来好消息。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遗项目列入该名录(册),位居世界第一。近来,非遗这个关键词频频登上热搜,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助扶贫……毋庸置疑,非遗已渐入人心,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澳大利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20-06-01

    本文介绍分析了澳大利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和保护现状,认为其保护特点为:社群基础和自然传承性非常强,具有祖传制的无形性,具有开放包容性。澳大利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强调文化主体即"人"的重要作用,努力将传统教育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传承方式相结合。其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包括: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发挥高校在非遗传承人培养中的作用,打造"教师+传承人"的高校双师型队伍。

  • 制瓷技艺中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调查研究 2020-06-01

    本项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陶瓷技艺为切入点,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促进非遗传承、陶瓷技艺教育的重要作用,并选取三个国内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案例:柴窑建盏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工艺大师之陶瓷、陶瓷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分析其系统框架、特色等,以期为陶瓷制作技艺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进行传承、创新提供借鉴。

  •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召开申报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料预审暨培训会 2020-06-01

    为做好我市申报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录工作。2020年12月1至2日,在我馆召开了"安康市申报第七批省级非遗项目资料预审暨培训会"。本次会议由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安康市非遗中心联合组织。邀请陕西省非遗专家对我市申报项目文本和视频进行修改并对我市非遗工作进行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