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54)
分类筛选新闻(86)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08)
非遗名录(86)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非遗保护视角下我国古琴艺术的传承与推广研究 2020-06-01

    古琴艺术2006年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文人四艺之首,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是,现阶段古琴艺术的从业人员较少,了解古琴艺术的人群也较少,古琴艺术面临着传承断代,受众少,推广难度大等众多问题。因此,在非遗保护环境下,如何实现古琴艺术的时代化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接受、喜欢古琴艺术,才能解决古琴艺术的传承和推广问题。然而,古琴艺术的推广和社会普及程度,关键在于振兴古琴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才能让古琴艺术与时俱进,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 “一带一路”背景下渝东北三峡库区民间音乐概论 2020-06-01

    “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给我国文化交流与互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既是推动重庆民族民间音乐海外传播及深化传承的重要机遇,也是重庆民族民间音乐积极走向世界的战略机遇。重庆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民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体裁众多,有丰富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渝东北三峡库区的主要民族民间音乐种类丰富,富有渝东北地区独特的民间音乐风格特色,是重庆民族民间音乐非遗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北片区有以下地区:梁平、城口、丰都、万州、垫江、忠县、开州、云阳、奉节。

  • 后申遗时代促进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科学发展对策新探 2020-06-01

    在后申遗时代,为解决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必须大力促进京杭运河非遗旅游开发的科学发展。为此,应当妥善处理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创新与提质运河非遗旅游产品,打造运河非遗旅游大格局,构建公平合理的非遗旅游开发收益分配机制。

  • 基于非遗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以南通板鹞风筝工匠技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因此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前人技艺的拷贝与重复阶段。对非遗静态的保护固然重要,但对非遗动态的传承与创新更为重要,如何让非遗跟随时代的步伐继续蜕变成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从非遗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角度深入探索非遗的创新发展之路。

  • 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文化价值较高,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利用方式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等问题。濮阳市政府应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与周边区域进行旅游合作开发,规划开发一批精品非遗旅游线路,同时对非遗特色美食进行开发,形成规模化的旅游产品。并形成以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为主的互动机制,为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保障,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 苏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2020-06-01

    文旅联姻,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非遗+旅游产业"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实践,享受非遗文化的新方法。本文以"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在梳理苏北地区可进入旅游产业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认真研究苏北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和不足,通过宏观、微观多重视角探讨苏北非遗资源与旅游产业资源融合的新思路、新对策和新举措,充分发挥非遗在苏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语境下县域非遗馆的建设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国内省、市、县都在加快非遗馆的建设力度。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语境下,县域的综合性非遗馆作为以展示、体验、交流兼顾的保护利用设施,在建设理念、功能定位、空间展示手段等方面都与传统博物馆有较大区别。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和非遗资源,如何把非遗馆打造成地域性的文化标识,发挥其文化惠民的属性特质,强调社区参与和普及教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 文化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分析 2020-06-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物质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大家都开始追求精神满足。基于上述背景下,国家和政府层面都对非遗保护工作十分的重视,而文化馆属于一类基层文化组织,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立足于实际角度,对文化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要点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