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54)
分类筛选新闻(86)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08)
非遗名录(86)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基于服务设计的非遗手工艺APP设计研究 2020-06-01

    研究服务设计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APP设计。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非遗手工艺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APP现状。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运用服务设计方法,提出构建"趣缘社区与产品定制服务"的非遗手工艺APP设计策略和实践。运用服务设计思维,设计以"趣缘社区与定制服务"为核心的"寻坊"非遗手工艺APP。以兴趣为核心构建虚拟社区,将趣缘社区与定制型服务结合,以实现多方共创非遗手工艺文化与衍生品,为非遗手工艺类APP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 基于文化传承的广西铜鼓视觉设计艺术创新研究 2020-06-01

    在信息化高度集中的时代,视觉设计逐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载体,亦是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在文化传承目标视角下,创新视觉设计理念、丰富艺术表现形式迫在眉睫。广西铜鼓非物质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我国传统文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从当前广西铜鼓传承发展及视觉设计现状来看,历史机遇和严峻考验并存,特别是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背景下,将广西铜鼓诸多文化元素与视觉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俨然成为一种主流方向。基于此,文章以广西铜鼓非遗为例,重点阐释了视觉设计模式的转变对铜鼓生存环境的影响,并以此为契机,最后以构建"理念—文化"多层次的视觉设计形式、建立"设计—产出"递进式的视觉设计模式、形成高效的媒介创新融合机制为出发点,构建了相应的优化途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共享的困局与出路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经济、文创、研究诸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非遗档案资源共享成为全社会越来越急切的需求。灰色文献的广泛分布,导致非遗档案资源存在大量共享盲区;非遗档案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非遗档案数字化的工作难度及人才经费的欠缺、非遗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缺失以及非遗保护相关机构间缺乏对话机制,也是阻碍非遗档案资源共享的重要因素。非遗档案资源共享应明确和细化非遗档案资源的知识产权,政府加大非遗档案资源建设投入,出台非遗档案资源数字化标准。建立多途径多层次非遗资源共享格局,包括网络共享与传统查阅方式并存的多形态格局、免费与有偿相结合的非遗档案分级共享制度、不同资源持有机构的共享责任分级制度等。

  • 试论宗教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方式——以岷江上游羌族“释比”传承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古老生活方式的保留愈来愈为人所重视,很多少数民族宗教文化都被积极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虽然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越来越引人注目,但是却依然没有找到有效的传承方式。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大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传承状况举步维艰。笔者在赴岷江上游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羌族“释比”传承为例,运用人类学相关理论分析、讨论宗教性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固态传承”与“活态传承”相结合的解决思路。

  • “非遗”语境下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再生刍议 ——以苏州泥塑为例 2020-06-01

    在以"一带一路"为引擎、区域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如何正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及其文化艺术的承传与重构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以苏州泥塑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梳理非遗产业的脉络,探索传统手工艺与江南水乡文化的逻辑体系,建构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语言和再生之路。

  • 文化空间视野下的晋祠庙会 2020-06-01

    晋祠庙会是以晋祠博物馆与圣母殿、水母楼、献殿为载体,为祭祀水母娘娘与圣母娘娘而进行的赛神会,是集祀神敬神、搭台演剧、集市贸易于一体的庙会活动,是当地宝贵的文化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文化空间的视野切入,将晋祠庙会从文化与空间两个角度划分出三个圈层,将晋祠庙会视作地区特有的意义空间,对其进行多重性的功能分析,以期从整体性角度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思路。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述评 2020-06-0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便开始关注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①的保护和利用,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日本《文化财保护法》的介绍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启示等方面。目前虽然著述颇丰、视角多元,但还存在概念使用混乱等问题。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得出的结论是:"非物质"与"无形"和"文化财"与"文化遗产"等概念存在细微差异,日本非遗的内涵与中国非遗并不等同。

  • 以群众文化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国家的文化瑰宝,起源于民间文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群众文化的发展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为研究基础,分析群众文化和非遗的关系,提出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