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65)
分类筛选新闻(44)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非遗项目(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19)
非遗名录(53)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非遗教育,要在“实”字上下功夫 2020-06-01

    希望通过非遗教育,让更多的文化瑰宝,特别是那些乡土气息浓厚而又面临失传和没落的文化项目,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被大众所了解和接受。 日前,应台湾南投县政府邀请,浙江长兴百叶龙艺术团赴台参加了2019南投灯会巡演,这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兴百叶龙首次赴宝岛台湾演出。震撼力十足的表演让观众叹为观止,主办方再三希望艺术团明年再来台湾演出。

  • 张义超东方苎梦 2020-06-01

    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东方苎梦——非遗服饰秀”在北京恭王府银安殿隆重举行。中国著名时装设计师张义超受邀,携58套“以文化塑根、非遗注魂、夏布为容、安陶作衬、海棠点睛、川剧晕染”的荣昌夏布创意作品,呈现当代时装设计师将传统与时尚有机结合的非遗活化继承成果。张义超表示:“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

  •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文化传播经验思考 2020-06-01

    本文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从社会教育、展览举办和国际交流合作三个方面介绍了博物馆主要传播手段的使用和效果。希望以此能够促进非遗文化更多地走进千家万户。

  • 影像品读 2020-06-01

    《皮影戏传人》皮影戏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济南皮影戏更是别具浓郁的地方色彩。此类题材充分展现了民俗艺术的魅力,以及对非遗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本图画面活泼、热烈,人物肢体语言丰富,抓拍定格微妙。拍摄者充分应用广角效果、高感光度、大光圈组合,将场景表现的张

  • 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1世纪被引入中国的一个新概念。著名评论家向云驹先生在其著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论就其技艺传承还是其所含的民族精神,都是人类的天才创造,是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迅速在中国掀起了申报热潮。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国术武艺作为优秀文化表率首当其冲,功不可没。目前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学术支持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传统武术作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不可回避的重要场域,与竞技武术存在诸多区别。本文主要以梳理历史脉络为前提,针对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实践的背景,以陈式太极拳、武当武术、邢台梅花拳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脉贯穿的历史传承和法理要义,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

  • 民间剪纸传统主题纹样与物候历法 2020-06-01

    今天,《民艺》杂志刊发了乔晓光教授纪念已故民间美术研究学者和剪纸艺术家滕凤谦先生的文章,介绍了滕先生的中国剪纸艺术实践之路,同时刊登了滕先生《民间剪纸传统主题纹样与物候历法》这篇有学术开拓性的文章,这是对滕先生逝世三十四周年的缅怀和纪念,也是时代的需要对滕先生学术与艺术价值的再发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不断升温的今天,中国民间美术研究领域仍然需要滕凤谦先生这样的开拓者,这样为探寻民间艺术真谛而孜孜以求勤奋工作的人。非遗传承事业需要滕先生这样朴素真挚的民间文化情怀和言行一致的实践精神。滕凤谦先生对民间文化的使命感,对当下文化自信的倡导仍然具有时代的感召力,而他在生活与学术之间打开的文化之门,其道路依然任重道远。“物候”仍在,生活已变,昔日传统的民间剪花在悄然远去,而我们对民间文化本质的认知才刚刚开始……

  • 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的可持续旅游研究 2020-06-01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部的西递村拥有保存完好的三百多幢皖南古民居建筑,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其中还蕴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近年来西递旅游呈现下滑态势的现象,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梳理了西递发展可持续旅游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提出当前旅游模式下的问题,并就如何将古民居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天然资源有机结合进行了分析。通过走访当地村民和参考村志等方法,结合村情就旅游与文化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以及发展可持续旅游的途径与前景。

  • 隆德花燈 2020-06-01

    隆德县正观花灯有限公司是隆德县政府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主要设计制作各式花灯、彩车、彩灯,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的花灯制作工厂及配套设备,组织了隆德县花灯非遗传承人及当地熟练的手工制作者百余人,具有承制各类大型花灯、地灯、彩灯、小型宫灯、花车、彩车的设计制作能力,致力于打造以隆德花灯为代表的北方特色的花灯系列,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特色的设计,加入了新技术,在材料、设计、造型上既有传统,又有创新,让闪烁着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大放异彩,隆德花灯将和您一起迈向新世纪,走向新辉煌!欢迎各界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