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65)
分类筛选新闻(44)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非遗项目(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19)
非遗名录(53)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探究泷水民歌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与挑战 2020-06-01

    近年来,国家对"非遗"项目的高度重视再度引起了我们对身边传统文化的寻觅与挖掘.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粤西文化中璀璨的瑰宝,而泷水民歌除了是其中一支彰显民族区域风貌的分流外,更是粤西本土文化教育发展的记录者和弘扬者.泷水民歌在传承中出现的发展问题能较清晰地表现出粤西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的现状,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将探究粤西本土音乐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为其振兴与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 农遗出良品 文化传千年 2020-06-01

    伴随着欢快的旋律,身着哈尼族服饰的少女载歌载舞,演绎着来自哈尼梯田稻作系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古歌》,很是“吸睛”;3米多长的黑龙江方正剪纸,内容丰富,工艺细腻、制作精美,展示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引来参观者驻足欣赏;哈尼梯田红米、青田田鱼、敖汉小米、从江糯禾、崔庄古冬枣、铜陵白姜等琳琅满目的遗产地农产品,占满展台,令人目不暇接……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首次亮相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区,热闹非凡。

  •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动力源。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坚定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但边疆民族地区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自信失落的现状。据此,应从唤醒文化自觉、发展文化自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层面逐步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自信。

  • “杭扇制作技艺”传承的现状与对策 2020-06-01

    2008年杭扇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杭扇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其他非遗手工制作项目一样,单纯的保护性研究无法使其长久发展,只有不断顺应时代、适应市场、开拓市场才是真正让非遗活起来的途径。文章通过杭扇制作技艺传承影响因素及其现状分析,发现若干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非遗在社区 2020-06-01

    今年上海市“非遗在社区”布点全面启动。从“非遗进社区”到“非遗在社区”,让“非遗”传承人扎根社区文化中心,长期开展非遗传承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从基本的普及层面向前推进一步。

  • 从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看非遗的发展——以四川部分地区为例 2020-06-01

    大学生走进非遗的优势在于可以用更加亲近的方式走进非遗,观察到的现象和观点更加客观。"我们都是文化人"团队在雅安、乐山、成都、江油四地进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记录活动。走访当地非遗办,与非遗传承人直接接触,了解记录12项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状况。团队通过访谈记录进行实地调研,制作微博、微信及在网站发表新闻稿等途径推广非遗,并收集非遗相关调查问卷。作为大学生群体,笔者希望通过这次实践达到几个目的:一是通过实地体验非遗,对专业课程非遗学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二是弥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三是结合专业知识、经验借鉴,从大学生的视角为地方非遗的保护、活化等提出一些建议。

  • 这里是南京style——记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白局社团 2020-06-01

    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我们有多远?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的同学们告诉你,"非遗"就在身边. 每周三的下午,十三中锁金分校的音乐教室里就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唱声,那是白局社团的同学们在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学唱南京白局.南京白局诞生于600多年前的云锦织工坊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音乐教师乐康的组织带领下,白局社团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春秋.乐老师最早的学生之一夏天,现已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白局演员,是南京白局市级传承人.他每周都回到母校给现在的学生教唱,古老的白局在"锁中"的校园里一届又一届传承着.

  • 万木繁华雨当先——《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序言 2020-06-01

    风起云端,水激石涧。张西昌博士的《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一件期待已久的喜事。喜之所在,是他多年从事民间艺术研究,对弱势群体的手工艺匠人甚为关注。这些绝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艺术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身的生活状态,也支撑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遗”保护工作便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推进和高度重视,其概念为国人所熟知,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