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应对之策——以武汉四项传统小吃变迁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 国家和湖北省相继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为贯彻实施这两部法律法规,2016年,武汉市出台了《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武汉非遗保护条例》).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武汉非遗保护条例》,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以蔡林记热干面、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小桃园煨汤等四项武汉传统小吃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应对之策
-
民族非遗进校园:传递文化薪火 彰显教育新风 2020-06-0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剪纸、刺绣、扎染、面塑,形意拳、咏春拳、螳螂拳,秦腔、昆曲、京剧……各式各样的非遗项目既是先民安身立命、满溢烟火气息的傍身技艺,又是中华民族丰富智慧与独特情感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让民族非遗进校园、进课堂,于文化传承,于教育发展,于人才培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06-01
同志们:这两天,我们深入分享了各地在非遗分类保护、研培工作和调查记录等方面的经验和案例。大家对非遗工作和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稿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这里我讲几点意见。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形成新的气象和格局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非遗实践日渐活跃,传承人的精神风貌和很多非遗项目的存续状态发生了积极变化。在不断深入的实践
-
传统戏曲保护与文化生态建设 2020-06-01
山西是戏曲大省、文物大省,山西的非遗保护工作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三晋文化底蕴深厚,熠熠生辉。马盛德教授围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传统戏曲保护与文化生态建设"为主题为培训班学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是一个非遗资源大国,地域辽阔差异性大,历史悠久、人口民族众多以及文化的多样性,这样的特殊国情也决定了我国的非遗保护体量
-
非遗如何传之有道 2020-06-01
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0万项,其中国家级的有1372项,39项非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凝聚着先辈智慧的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让非遗融入人们生活。
-
非遗文化传承视角下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引导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开展关于“非遗文化”的调研,从高职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状况、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保护和传承情况以及高校的引导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杭职院非遗教学基地和非遗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将非遗文化融入社团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
-
阳新非遗名录与群众文化共享的现实意义 2020-06-01
阳新县地处长江之滨,素有吴头楚尾之称.其中具有历史价值和阳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向世人呈现着阳新两千年来"活"的传承文化.2013年,我县建立了非遗名录,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弘扬传统文化.本文梳理阳新非遗历史脉络,探究建立阳新非遗名录的现实意义.
-
“非遗”舞蹈元素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的体现分析 2020-0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当今社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发展,文艺作品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和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记录的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民俗舞蹈,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孕育而成,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也成为其最大的特点,也成为了表现人们生活方式,民族个性的一种手段。它以人为本,凭借模仿、形象、记录等手段,通过身口相传的方式来不断传承,这些都是“非遗”的宝贵财富。在我国文化艺术不断丰富,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的民俗舞蹈渐渐走向了舞台,来表现不同的文化生活,如何保留和创新,让这些传统文化更好的发扬,成了我们的首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