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65)
分类筛选新闻(44)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非遗项目(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19)
非遗名录(53)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非遗研培计划课程设计及内容的探索——以山西临汾和青海果洛班服饰配件课程为例 2020-06-01

    由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发起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实施了3年。文章以服饰配件课程为例,探索非遗研培计划中的课程设计,探索如何发挥高校优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让非遗走进生活,振兴传统工艺,留住传统文化的根脉。

  • 建立非遗电子档案的紧迫性和几点建议 2020-06-01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拥有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艺术,同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来越多.但是在全球化的局势之下,我国的非遗项目受到冲击,其保存与传承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为无形、多元、民间的存在形式,所以其保存方式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更新.为改变以上问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档案就尤为重要

  • 浅谈非遗传承人提高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2020-06-01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愈加凸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已成为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了非遗传承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有效路径,以期更好地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用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非遗技艺“活态传承” 2020-06-01

    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被誉为"榕城三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福建人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作为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示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示范学校",我校以传承和保护非遗技艺为使命,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创新作品,用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即,在非遗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

  • 非遗入校:固本铸魂打底色 2020-06-01

    截止2017年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1300多项.自从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我国已建立起从县级、市级、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许多学校将本地非遗文化课程引入校园,聘请校外专家、民间艺人到校授课,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辽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的瑰宝,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贵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参与,特别是作为文化聚集的高校来说,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对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相继设立了非遗人才培养基地,对民族文化进行研究性的传承、传播和弘扬。

  • “非遗”保护在当下 2020-06-01

    最近,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再次掀起了关于“非遗保护”这一话题的讨论热潮。该书是由苑利、顾军合著,收录了两位专家2006年——2016年10年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成果。两位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探寻了当下非遗领域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让非专业领域的读者,也能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从中受益。

  • “文化自愈机制”笔谈 2020-06-01

    “文化自愈机制”笔谈是对张举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化的自愈机制》和张举文、周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内在逻辑和传承机制》的回应和延伸。上述两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发表于美国《西部民俗》(Western Folklore)2017年第2期的“非遗在中国”专刊。该专刊由周星、高丙中、萧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