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浙江首次举办亚太地区非遗师资培训班 搭建非遗保护全球交流平台 2020-06-0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荷花盛开的季节,杭州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培训班"在钱塘江畔开班。来自北京、曼谷、新德里、雅加达和阿皮亚五大地区办事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学员及非遗工作者参与此次培训。本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
-
百年旗袍展亮相巴黎 2020-06-01
2018年2月8日晚,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上海瀚艺服饰有限公司、上海星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一带一路”大型中国非遗服饰精品展——“百年海派旗袍展”开幕式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
“非遗工作”与“非遗传承” 2020-06-01
当我们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传承"二字是最常出现的词汇之一.在笔者看来,传承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延续和项目传承人"授徒传艺",另一是指政府部门"非遗工作".二者的目标、责任、实施、成果等种种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对二者之间的区别认识不清、模糊混淆,就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偏差甚至损害.
-
“非遗工作”与“非遗传承” 2020-06-01
当我们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传承”二字是最常出现的词汇之一。在笔者看来,传承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延续和项目传承人“授徒传艺”,另一是指政府部门“非遗工作”。二者的目标、责任、实施、成果等种种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对二者之间的区别认识不清、模糊混淆,就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偏差甚至损害。
-
申遗 2020-06-01
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贵州铜仁市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总数达13处,居世界第一。在国内,从国家到地方也都在积极开展"申遗",并且还有持续升温的趋势。其中,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为主,这无不体现了当代中国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日益认同与重视。
-
略谈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传统历史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归属的现实写照,如何更好地以适应时代的创新方式去保护和传承是非遗人的历史使命,而非遗的开放性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
我国传统文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再生——以浙江海宁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为例 2020-06-01
随着国家从政策层面提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国内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传统文化修复与再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综合国内外文化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本文提出文化生态系统修复特点和理论框架。同时结合蚕桑丝织文化的现状特色和独特属性,提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系统修复的技术路线。蚕桑丝织文化生态系统包括文化层面(精华)、社会层面(核心内容)、经济层面(产业)和空间层面(根植的环境载体)四个子系统。并进一步以浙江海宁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规划为例,通过文化生态修复技术路线,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蚕桑丝织产业活力提升、改善非遗传承人生活状况、营造非遗保护物质载体等方面,结合规划设计集中展开论述,旨在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借鉴参考的路径和方法。
-
浅观群众舞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用 2020-06-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现代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此时群众舞蹈作为一门兼容并蓄、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传承与发展,都具有其积极的作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