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在职业院校的数字化探索——以木船粗胚制作的工艺改进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在传承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改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是非遗文化保持生命活力的动力源泉。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在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的传承中通过将传统技艺课程化,把木船的工艺指标信息采集形成数字化,积累量化数据,创新粗胚制作工艺,对职业院校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具有示范性。
-
传承+创新,可拉动千亿级市场 2020-06-01
从高大上的收藏品、民俗展演到路边摊的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是一块金字招牌,彰显着“遗产”的稀缺性,成为各地企业和资本眼中的金矿,并试图用商业手段进行一场救赎。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出博物馆,借助互联网,衍生创意设计,从展览品变成消费品;告别手工作坊的“自娱自乐”,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过渡。保守估计,非遗市场化在传承与创新的摇摆、平衡间,非遗拉动的是一个千亿级市场。从高大上的收藏品、民俗展演到路边摊的工艺品,“非
-
高校手工艺类非遗工作室发展模式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传统手工艺类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应该得到积极的保护、 传承和创新.高校在手工艺非遗的传承和人才培养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工作室或工作坊是高校人才培养植入手工艺非遗的有效途径,在培养非遗研究者、 传承人、 传播者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工作室的建设应该向统筹发展、 常态合作、 分层培养、 新现代学徒制和面向现代社会生活等方面发展.
-
德宝轩书画艺苑年画欣赏 2020-06-01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德宝轩书画艺苑成立于2007年8月,在长期从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市场化经营实践中,始终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宗旨和"古为今用"的双创精神,在举步维艰的非遗传承工作中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经营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之路。
-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山东淄博民歌探究——以“聊斋俚曲”的音乐特征及发展现状为例 2020-06-01
山东淄博民歌中的"聊斋俚曲"是由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选用民间曲牌填词而形成的说唱性大型民歌套曲,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从聊斋俚曲的起源与发展、音乐特征、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三个方面来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念和方法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也是如火如荼,而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则正是这项产业中的主力军。因此有必要对该类产品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探讨,使产品获得市场认可的同时,成为新的非遗传承者,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
“喜迎中国非遗博览会”系列活动 2020-06-01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9月13-17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泉城济南早已迫不及待,推出“喜迎中国非遗博览会”系列活动,将那些经典而又神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鲜活的方式展现给全国人民。不管你喜欢皮影戏,还是喜欢民族音乐,抑或喜欢陶艺、叶雕,在这场盛大
-
非遗项目 『跳花棚』进校园 2020-06-01
跳花棚,一种民族舞蹈,以戴面具为标志,属于傩舞的一种,表达驱邪除恶、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主题.明朝末年,由福建传入化州官桥长尾公村和卷塘尾村,文革"十年浩劫"之后,日渐式微.八十年代末,经化州市知名舞蹈家和音乐家张振谦先生发掘、抢救、传承, 2011年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种舞蹈由于其口传身授的传承特性,因此一个民间艺人的消失,可能意味着一种舞蹈的灭绝,意味着一笔文化财产的遗失.作为非遗"跳花棚"第六代传承人,我积极推动"跳花棚"舞蹈进校园,使其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