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宜春11项非遗亮相中东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 2019-12-06
中东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赣州举行,我市有11个非遗项目在活动中精彩亮相。
-
丰城花镲锣鼓 2019-11-22
丰城花镲锣鼓起源于南宋时期,形成于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5年)年间,在丰城各地广为流传。花镲锣鼓有固定的乐队编制,其中镲对协调节奏、喧染气氛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亦称“花镲”。
-
樟树药俗 2019-11-21
樟树药俗是以中药炮制、药材交易为主体的药文化习俗,主要流传于樟树市一带。其可溯源至东汉葛玄入山采药炼丹,历经1800多年发展演变,形成了包括中药炮制、药材交易、药膳、药业信仰等的独特风俗。
-
高安采茶戏 2019-11-21
“高安丝弦戏”“高安锣鼓戏”,是在早期的高安民间灯歌、灯彩和傩舞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本地的瑞河戏、锣鼓戏等剧种的有益成分从而形成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
-
关于印发《江西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赣文旅非遗字〔2019〕10 号) 2019-11-21
关于印发《江西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万载开口傩 2019-11-20
亦称“跳魈”,是万载民间驱鬼逐疫、祈福求平安、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流传于万载县的马步、白良、潭埠诸乡。据清道光版《万载县志》载:万载有傩约在元末明初。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
2019年宜春市非遗保护工作培训班顺利开班! 2019-11-14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非遗保护工作者的业务知识水平、提升传承人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能力,宜春市非遗研究保护中心于11月14日在宜春市文化馆学术报告厅举办了2019年宜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各县市区非遗工作者及传承人有五十余人前来参加培训。 这次培训邀请到江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傅安平前来授课,傅主任围绕《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对全省及宜春市非遗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简要阐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发展及非遗保护的重视,重点讲解了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非遗项目申报等相关问题,用实际的非遗案例进行解析,采用现场互动的方式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生动地为大家讲述了精彩一课。 课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参加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大家不仅对非遗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也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好的规划;同时对非遗项目的发掘保护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
万载得胜鼓 2019-11-12
万载得胜鼓起源于北宋(公元960—1127年),取材于“安史之乱”重大历史事件。主要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交战、凯旋、庆功等,故取名得胜鼓。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