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录

  • 夏布织造技艺 2025-10-29

    亦称“圆纱夏布”,流传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一种手工织布技艺,其生产可追溯至东晋后期,唐代被列为贡品,明代全县夏布商号上百家,清代发展至1000余家夏布作坊,民国时远销海外,1940获巴拿马国际展览金牌,抗日战争时产量锐减,新中国成立后又逐步恢复。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其整个生产过程主要分为苎麻种植、原料制作、夏布织造三个部分,器具有刮麻具、刮浆板等原料制作工具和经纱架、刷机等布料制作工具。种植采用家种,种子以头麻为佳,麻田以沙地为上,一般每年收麻3次,春麻最佳,收后留根以生新枝;原料制作有取皮、去表皮等工序,全部采用日晒、夜露、泉浣等自然方法,无药品掺入;夏布织造以圆形麻纱为原料,分为绩纱和织布,绩纱尽为女工,有原麻漂白、撕片、卷缕等工序,织布有经纱、检铰、过扣等工序,经纱、刷布多男性,织布多女性。传承有家族传承、开厂授艺等。 其原料依品质自上至下分为标庄、头庄、二庄、三庄、白索、晒青,产品按质量由高至低分为1200扣、800至1

  • 万载花炮制作技艺 2025-10-29

    万载县为全国五大花炮产区之一,清道光年间万载花炮已“通行南北,商贾络绎”,光绪年间“男妇大小均藉此以资工作”,清末民初从业人员达数万人,20世纪80年代更多达10多万人,生产主要集中于县城以西的潭埠、株潭、黄茅等乡镇。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其生产用作原料的土纸、火药均为万载本地所产,土纸为万载县仙源、官元山、茭湖、赤兴等山区生产的表芯纸,火药为硝酸钾、杉木炭和硫磺的混合物,其中最为重要的硝酸钾是用本地原料通过传统技术制作而成。整个制作过程有70多道工序,基本可概括为纸筒制作、火药(硝)料制作、引线制作、花炮成品制作四大工序;制作工具有短刀、长刀、擦凳、擦芯等纸筒制作工具,锅、锅铲、盆、镰铲等黑火药制作工具,筒口钎、木方、九齿铁钎等花炮制作工具。技艺以师徒方式传承,并需要学习者具有悟性和长期实践方能掌握。 万载花炮有全红礼炮、大小彩炮、鸡公炮、雷鸣炮等60多个品种,以响计有16响、20响以至10000响等,以纸之长短厚薄计有三裁、四裁

  • 万载得胜鼓 2025-10-29

    起源于北宋(公元960—1127年),取材于“安史之乱”重大历史事件。主要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交战、凯旋、庆功等,故取名得胜鼓。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万载得胜鼓是民间唢呐曲牌与民间锣鼓结合的产物。在漫长的唢呐演奏和打击乐演奏活动中,艺人们将早期带来的客家吹打乐与当地民间吹打乐兼收并蓄,借鉴戏曲的唢呐曲牌和锣鼓经、融会贯通,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演奏风格。万载得胜鼓以将士出征、交战、凯旋、庆功等情节为内容。分9个乐段,表现请战、四将、二将、皇帝登台、游兵、下战、进城、登台退位、大小圆台等情景,用民间唢呐和民间锣鼓以吹打乐形式反映古代将士鏖战获胜的壮观盛况。其特征鲜明,在节拍、节奏、旋律、调式、音色、力度、速度上变化幅度大。唢呐与锣鼓同步结合,小打行云流水、欢快流畅;大打气势磅礴、庄重热烈。唢呐特殊的演奏技巧单指抖音摹仿战马嘶叫,形象逼真。禁鼓、战鼓重击,铿锵有力,场面非常壮观。万载得胜鼓表演是当地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项

  • 万载开口傩 2025-10-20

    亦称“跳魈”,是万载民间驱鬼逐疫、祈福求平安、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流传于万载县的马步、白良、潭埠诸乡。据清道光版《万载县志》载:万载有傩约在元末明初。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万载傩有“开口傩”和“闭口傩”两种流派。虽然他们的表演风格各不相同,但供奉的主神皆为“欧阳金甲大将军”。开口傩有说有唱,表演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关云长失荆州片段。闭口傩只跳不唱,多为武傩,长袍短装,稳健干练。万载跳傩每年腊月三十日(小年二十九)晚,各傩庙内中门大开,所有跳傩队员皆聚集傩庙,由案首带领进行一系列既规矩、虔诚且程序复杂的请神、拜神仪式后,大年初一便浩荡出傩。各家各户则举家早候,恭迎傩神。万载开口傩共有7个节目,演出顺序为《开山》《比刀》《关王下书》《关、鲍大战》《小鬼戏判官》《土地》《团将》。 除《开山》和《比刀》不开口外,余者每角必唱,且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节目之间

  • 张巍岱 2021-09-18

    万载花炮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