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御窑金砖 风雅苏州 ——袁中平砖雕作品欣赏

    作者: 袁中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作品欣赏

    描述: 袁中平,袁氏堂第五代传承人,中平澄泥堂创始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苏州民间工艺家,中国工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非遗保护示范基地。作品被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钢琴家郎朗等海内外知名机构和名人收藏。袁中平从艺四十余年,1986年开始对蟋蟀盆、金砖技艺进行保护传承工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辽菜的前世今生

    作者: 曹洋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刘敬贤 宫廷菜 全羊席 特色菜

    描述: 说起辽菜,很多人会感觉陌生。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中国的美食地图上,被公认的菜系只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1983年,来自沈阳的刘敬贤在中国首届烹饪大赛一战成名,"辽菜"两个字才见诸报端,成为众人瞩目的"新兴菜系"。2014年,辽菜传统烹饪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唯一一个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饮食类项目。

  • 勾氏家族:将拨金漆画发扬光大

    作者: 解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物质 勾家 衣钵 拨金 技艺 项目 漆画 文化遗产

    描述: 2017年10月,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失传数百年的拨金漆画技艺重现于美术类非遗项目名录中,而把这一失传数百年的古老工艺挖掘出来的正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勾世杰。目前,勾家第二代勾克勤、勾素勤承袭父亲衣钵,从事拨金漆画制作已有30余年,而勾家第三代人也开始学习这项民族技艺,致力于将拨金漆画发扬光大。相信在勾氏三代的家族传承中,拨金漆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淮海戏传承现状考察

    作者: 崔沁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海戏

    描述: 淮海戏是流传于淮海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淮海戏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须及时发现并解决,才能使传承与保护工作开展得更具全面性、有效性、长久性。本文以淮海戏为研究对象,从专业剧团、学校教育、民间业余剧团三个方面对其传承现状进行考察,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和合理化建议。

  • 平阳寺火虎:火光中的舞蹈

    作者: 文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李存孝 平阳寺

    描述: 山东省邹城市的平阳寺火虎,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表演内容以五代时期十三太保李存孝押运粮草路过深山与猛虎搏斗并最终打死猛虎的历史故事为背景。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平阳寺火虎虽在一段时期内归于"沉寂",但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得它再度焕发出夺目光彩,于2009年入选了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平阳寺火虎非遗项目传承人周茂绪老人介绍,火虎表演是其周家先

  • 非遗视域下的南昌县锣鼓十八番民间文化挖掘与保护

    作者: 万翔,赵昕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南昌县锣鼓十八番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挖掘

    描述: 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与繁荣,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有关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我国县级地区的人文历史,在这种保护非遗的国家政策盛行的背景下,应该努力把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互融合的机会。本文以南昌县锣鼓十八番为例,从探讨南昌县锣鼓十八番的形式与特点入手,着重说明了如何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与保护,这对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的目标,使社会更加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坚守与窥探

    作者: 常江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被称为千年之“舞”的中国“戏曲活化石”傩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记载,从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傩祭的活动。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傩祭已经非常盛行,在民间传奇颇多。每逢新春佳节,江西等地都会请傩神、跳傩舞,祈盼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此,记者前往江西省婺源县采访,记录了“非遗”傩戏传承与发展的窘境,在“坚守中窥探出路”,有关部门也正在想方设法为千年之“舞”续上香火。

  • 不遗余力传承板笔书画艺术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中国民俗文化 书画艺术 研究院 杏花岭区 太原市 书画院 山西省

    描述: 比起曾经盛极一时的飞白书,如今的板笔书画艺术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其发展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及众多传承人的努力下,板笔书画艺术不断被挖掘和弘扬。其中,汉堂板笔书画是重要的一支,传承人陈宁、于龙江、赵显东入驻太原市杏花岭区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使板笔书画艺术在龙城生根发芽。2019年5月,"汉堂板笔书画技艺"入选太原市杏花岭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于龙江、赵显东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

  • 江苏省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与传承策略研究

    作者: 冯伟,尹帮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体育 传承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基于文献、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针对江苏省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以及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保障经费相对不足、传承人的断层、大众保护意识相对淡薄、保护法规制度建设不完善、保护和传承缺乏整体性规划等保护传承困境,提出传承保护策略:提升大众保护和传承意识,推动实现生产性方式保护,拓展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数字化保护方式,完善法规制度体系等。

  •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宁波泥金彩漆”保护与传承研究

    作者: 姚其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泥金彩漆 保护与传承

    描述: 泥金彩漆是宁波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工艺"三金"(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之一,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泥金彩漆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可以看到它的雏形,在明清之际达到鼎盛,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泥金彩漆技艺逐渐淡出。目前仅宁波市还有传承此项传统手工艺,但与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泥金彩漆也面临着技艺失传、后继乏人、缺乏市场的局面。因此,对宁波泥金彩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并从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视域阐述对这非遗文化如何进行保护与传承。

  • 三维技术下荆州“榫卯木雕”的保护与应用研究

    作者: 赵婧,余静贵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荆州市 三维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维扫描

    描述: “荆州榫卯木雕”始于战国时期,在荆楚大地绵延传承至今,构思精巧,工艺独特,雕刻精湛,造型富于浪漫气息,具有浓厚的荆楚地方特色,是湖北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作为“非遗”的荆州榫卯木雕“榫卯”是中国传统木工技艺之一,将此技艺应用于木雕即“榫卯木雕”。荆州榫卯木雕的独特之处在于“榫卯拼合”工艺,即将器物合理地分解为多个单件,分别雕刻成形,最后

  •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中动态互动的多模态分析

    作者: 祝梦涵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 多模态话语 视觉语法 人际意义

    描述: 作为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流形式,纪录片这一动态语篇中意义建构的场所由单一模态的文本变为包含多种符号资源的多模态话语,不同模态间的协同互动共同实现话语意义表达.本文以手工艺类非遗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为研究语料,根据视觉语法理论对纪录片中符号资源的分配互动与语篇人际意义的建构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结构内容与互动模式发现图像、文字与声音三种模态间相互补充协作,共同活性建构匠人技艺,引发受众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