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策略研究——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为例
作者: 杨晨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互联网+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媒介化策略 民族传统文化
描述: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民族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精神气质和孜孜不倦的审美追求。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从此以后,我国就开始走上真正意义上的“非遗”的保护工作之路。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省份,拥有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然而与此同时贵州的“非遗”也濒临危险,面临着传承力量薄弱,高素质人才缺乏、运用媒体意识不足,创新“流于表面”以及资金来源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贵州“非遗”的保护为例,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依靠互联网+业态,对其进行产品化,市场化,从而来保护我们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
作者: 黄雨深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具多样化和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旅游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遗+旅游”在丰富文化旅游的内容的同时拓展新的旅游形式,从而达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
作者: 肖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侗锦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传承过程中受到传统观念与固有模式的束缚,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展并不突出,但侗锦艺术本身是具有较高独特性的传统文化,其传承现状与未来发展仍旧受到较多关注。本文以侗锦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促进侗锦艺术发展传承的主要措施。“一坊双师”可以是一个工作坊内的非遗大师和教学名师合作,也可以是民间技术大师和专业教师合作。
-
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广西程阳八寨为例
作者: 白鹭,王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本文以广西程阳八寨为例,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概括性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四种模式,并结合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发模式所需的保障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当地非遗的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
作者: 赵晓松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大越调皮影戏,是汉水流域的传统民间戏曲,也是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有生是市级"非遗"传承人,十五岁学习大越调皮影戏,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大越调皮影戏的表演、保护和传承,他对大越调皮影戏的口述史,是研究大越调皮影戏的宝贵资料。
-
作者: 王利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院本文主要以浅谈非遗传承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为主要依据,从推动有关产业发展、惠及民众生活、树立民族灵魂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
作者: 皇甫丽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CMF(色彩—材料—表面处理) 降维解构 传统技艺 重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融合 创新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我国非遗的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我国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不复往日辉煌,通过科学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手段之一。对非遗工艺美术来说,通过对其色彩—材料—表面处理进行分析解构,并数字化记录下来,不但能实现对其视觉特性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这些元素也可以作为设计灵感,启发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艺术创作,或通过更多业界人士在功能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实现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起到对非遗工艺美术类技艺更广泛的宣传效果。
-
作者: 周博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 “一带一路”建设
描述: 当前沿线国家及区域,虽然已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动方面进行申请、跨越区域传播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也会被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进而面临困境。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的研究,主要通过预先进行完善的"一带一路"规划、处理好四川沿线非遗工作的检查、申报等工作以及加大对四川沿线非遗的传播、交流这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日后如何能够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策略。"一带一路"的思想主要是由习近平总主席在2013年阐述的关于共同创建丝绸之路经济纽带的理念。时至今日,已然被当做发展国家沟通交流的双向机制、创造出区域合作平台的媒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