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张浩,秦改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古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003年,古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在2019年春节前夕,记者专程到太原市杏花岭区小窑头的非遗文旅小镇,拜访了山西省唯一一位古法手斫古琴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浩。张浩的斫音琴社工作室坐落在非遗文旅小镇一处清净的小院内,寒冬腊月,周围环境有些萧条。前一晚一场大风吹进院子好多枯叶,一大早张浩便忙着清
-
作者: 罗亚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过程中,基层县市(区)承担着重要角色。正确的保护工作理念、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措施,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发展的关键。笔者根据前人积累的保护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基层保护工作实践,将适合于基层应用的五类保护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基层应用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非遗项目自身的特点,结合这五类保护模式,选择、借鉴和创新最完美、最科学的保护模式,最终实现非遗项目保护的初衷和目标。
-
作者: 郝卫民 _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辅助中心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辅助中心作为朝阳区校外教育机构,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建构以非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校外活动课程体系,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在此过程中,对非遗传承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非遗传承教育要积极发挥校外教育融合多元、创新发展的特色及优势。相较于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具有社会资源丰富、育人方式灵活、实践可操作
-
作者: 李萍,陈含,李如洁,王毓,许祥纪,杨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本文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木雕刻及金陵竹刻为对象,针对这两种非遗文化在家居上的应用,从制作材料、文化传承、实用性以及开发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传统家居设计提出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建议与参考
-
论非遗语境下的数字文化空间——以北川羌族自治县数字文化馆为例
作者: 刘芬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文化空间作为近来学界讨论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不断丰富的基本定义外,其'空间性'与'时间性'的基本特点也在被不断地拓展和深入.在非遗的特定语境下,文化空间更多的是强调特定时间与空间中的多个相互关联的非遗本体的相互关联和密不可分.本文结合信息化社会下的文化传承方式,认为把非遗从单一传播保护向多元化传承、主动式创新转化,是目前非遗传承的首选方式;即采用数字化应用的手段,把非遗相关内容通过建立资源库等方式,创建新型数字文化空间,让非遗的文化空间场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自媒体最终实现多元化的保护与传承.
-
作者: 文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十八大提出了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中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新型城镇文化建设的政策指导下,黔东南州近年来在新型城镇文化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黔东南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新型城镇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文章建议大力发展本地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旅游;组织人力加强对苗侗等民族历史与文化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加大申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的力度、数量和质量;处理好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
打造莫家拳工作站,探索非遗发展新路径 ——浅谈桥头镇莫家拳工作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者: 陈嘉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工作站 传统工艺工作站 桥头镇莫家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精神,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2016年,国家针对生产性保护项目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新思路、新举措,鼓励设立非遗工作站.2018年12月,桥头莫家拳工作站获选首批东莞市非遗工作站.本文通过对桥头莫家拳工作站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建设思考,以期对工作站的实现路径进行挖掘.
-
作者: 廖瑜,赵继学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地方政府和高校合作建设"非遗"大师工作室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厘清地方政府和高校双方共建"非遗"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对于非遗大师工作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