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林乐翔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为非遗)展示中主题空间体验设计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对设计在非遗展示这一有意识的行为过程中的研究,展示理念是展示设计表达的出发点,其中设计表达的问题可大致分为“展示什么”“如何展示”的问题,与其相对应的是“非遗展示”“主题空间”的概念,需要对它们做出相应的论述研究。展示理念将通过行为模式、空间组织及技术手段等的配合,完成整个设计过程,这是多位一体,且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过程。经由空间组织完成某种理念或能够创造新的概念,达到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文化的传播、建构与发展。
-
作者: 何世剑,汤佳钰,王才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目前,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在各级政府科学规划,出台了系列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已着手实施;企业应时而动,将非遗"数字化"建设纳入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运营流程;高校积极参与,致力于非遗"数字化"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但工作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缺乏上级管理部门指导及足够的资金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乏力,相关数字网站建设相对滞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开发的专业人才匮乏,基层工作人员技能尤为偏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开发的科技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缺乏。要改善这些状况,有必要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职能部门建设;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提升基层工作人员技能;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
作者: 林涵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婴儿呱呱坠地,要用巴迪克布包裹;孩童在学会走路之前,妈妈通常用一块巴迪克布将孩子兜在身上;成年之后结婚仪式上,巴迪克服饰必不可少;去世后则要用7块巴迪克布包裹…… 印尼蜡染巴迪克(Batik)贯穿着这个国家子民的一生,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这种印尼特有且历史悠久的蜡染画布制成的服装,于2009年成功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璀璨的世界非遗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认识。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景德镇柴窑的发展演变 ——基于国家级瓷窑作坊营造技艺传承人口述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作者: 陈宁,王宪旅,赵晓莹,罗旭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景德镇柴窑 传承保护 非遗传承人 口述史 发展演变
描述: 通过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家旺的口述,结合资料的查找、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景德镇柴窑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景德镇沿用柴窑烧制瓷器,这一阶段为柴窑的过渡期;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柴窑基本被煤窑取代,退出主流的生产序列,此为柴窑的衰落期;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柴窑被完全停烧,一批私营作坊的小型柴窑接力生产,此为柴窑的恢复期;从2009年开始,柴窑烧成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传承和保护成为了柴窑烧成技艺延续发展的主题,此为柴窑的传承期。
-
作者: 刀红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而文化馆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优势出发,分析了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
作者: 郑连乔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社会的产物,具有手工作坊式生产方式、小范围学徒式传承以及定点式销售等显著特点。当非遗试图进入产业化浪潮时,沿用已久的固有模式成了樊篱,一部分非遗难以进入产业化流程,一部分非遗则吸纳新的要素、技术和形态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模块。从使用与满足角度来看,这一部分的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模式探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