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我国面塑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 吴文娟,杨兰芳,闫润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趋势 发展现状 面塑

    描述: 面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盛誉。除自身的价值外,还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及经济价值。本课题拟以全新视角,利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并结合作者暑期社会实践经历,从多方面对面塑艺术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敏锐地发现目前面塑行业主要存在缺乏宣传、传承难、人们对非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在传承的基础上可对面塑工艺、展示手段及传播媒介进行创新等建议。

  • 非遗聚起来 文化传下去

    作者: 肖知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多彩贵州风

    描述: 以多彩贵州品牌为依托、非遗为内涵、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通过非遗展示,文化创意孵化、研发和学习等,促进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利用。“如果您想感受贵州建筑、民族服饰、银饰、傩文化,请往左边走;如果您想学蜡画、染布、剪纸,请往右边走……”5月26日,在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非遗博览馆内,讲解员正引导一批前来参加2019数博会的浙江游客体验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阜阳地区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展示和传承——以安徽省界首地区"界首彩陶"为研究个案

    作者: 孙培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数字信息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形式多为言语或行动传授.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依靠数字信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末开启"世界的记忆"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项目的设立标志着非遗保护数字化进程正式开启.在非遗保护数字化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大量工作者深入民间,扎根田野,通过加工、整理与研究,让许多濒临消失的文化借助先进的信息科技得以传承.

  • 打造非遗教育新样态

    作者: 王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描述: 2018年9月,全国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行,一场“非遗文化”的饕餮盛宴惊艳四方。我们在欣赏这些精妙绝伦的非遗项目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思考和探索如何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多年来,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秉承“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的有效途径,构建起了“华彩传薪”的校本课程体系。如今,已有30多项非遗项目变身学校课程。

  • 长三角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与安徽非遗文化创新融合研究

    作者: 董琪珺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文化创意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融合

    描述: 长三角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臻成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新业态发展的契机,推进安徽非遗产业化建设,深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推动安徽持续创造经济价值的文化生产力为目标,对长三角文创产业与安徽非遗文化两者融合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分析

    作者: 李晓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立法保护 多元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描述: 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属性,结合最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下简称《非遗》)的立法目的和精神,考虑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的经验,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法律法规有所帮助。进而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先人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工艺传承 文化先行 ——白山市浑江区文化馆一行实地非遗考察寻找民间技艺传承人侧记

    作者: 魏本玉,李玉宁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日前,白山市浑江区文化馆组成非遗考察小分队,对三道沟、红土崖等乡镇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神,然而民间文化遗产保存现状频频告急,许多珍稀罕见或是被高科技所“淘汰”的民俗技艺,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逐渐销声匿迹。鉴于此,寻找、重视、资助并保护文化传承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分队在当地文化站站长的陪同下,先后来到多个村民家,与德高望重

  •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 张若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张三”功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市 发展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三”功夫是北京市首个武术类“非遗”项目,是我国体系保存相对完整的中国传统武术,较好的保存了中国武术在明清时期的原貌。对中国武术的技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和交流都具有难以估计的价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 地方非遗进校园对文化育人的价值初探——以巢湖民歌为例

    作者: 刘晓健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育人 高校 非遗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校,是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以巢湖民歌为代表的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遗产采用非遗演出、技艺传承、采风实践等形式走入地方高校的典型案例,探讨了非遗进校园对于增强大学生对地方非遗和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的积极意义。并阐述了非遗进校园在丰富高校美育形式,更好发挥美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对于公共艺术教育更好服务高校全方位文化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借鉴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

    作者: 索玮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区 动力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是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动态传承性和本土性深度契合乡村旅游发展,能够赋予乡村旅游独特的文化属性。本文选取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濑江乡村旅游区进行分析,探讨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动力机制以及融合路径。

  • 浅谈非遗景泰蓝技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与传承

    作者: 贺月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景泰蓝技术作为中国著名的特殊金属工艺品类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作为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术进校园”是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中增添一定的景泰蓝相关技术活动不仅仅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开拓眼界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是推进景泰蓝技术传承与发展的开拓性思路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可以给予我们重大启示,促使我们做好以景泰蓝技术为代表的非遗相关工作。

  • 浅谈非遗景泰蓝技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与传承

    作者: 贺月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景泰蓝技术 非遗 探索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进校园 创新

    描述: 景泰蓝技术作为中国著名的特殊金属工艺品类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作为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术进校园"是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中增添一定的景泰蓝相关技术活动不仅仅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开拓眼界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是推进景泰蓝技术传承与发展的开拓性思路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可以给予我们重大启示,促使我们做好以景泰蓝技术为代表的非遗相关工作